赤色風暴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赤色風暴
Crimson Tide
電影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東尼·史考特
監製唐·辛普森
傑瑞·布魯克海默
編劇羅傑·唐恩[*]
昆汀·塔倫提諾
理察·P·亨瑞克[*]
劇本麥可·希弗(Michael Schiffer)
故事麥可·希弗
理察·P·亨瑞克英語Richard P. Henrick
主演丹佐·華盛頓
金·哈克曼
配樂漢斯·季默
攝影達魯茲·沃斯基英語Dariusz Wolski
剪輯克里斯·里本總英語Chris Lebenzon
製片商唐·辛普森/傑瑞·布魯克海默
片長116分鐘
產地 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1995年5月12日
發行商好萊塢影片
預算5300萬美元[1]
票房1億5738萬7195美元
各地片名
香港紅潮風暴
臺灣赤色風暴

赤色風暴》(英語:Crimson Tide),又譯《核艇風暴》,是一部1995年上映、以冷戰時期為背景的美國電影,由東尼·史考特執導,唐·辛普森傑瑞·布魯克海默擔任製片。兩位得過奧斯卡獎的男演員金·哈克曼丹佐·華盛頓分別扮演美國海軍俄亥俄級核潛艇阿拉巴馬號的艦長和副艦長。故事背景是一夥俄羅斯軍事極端分子發動政變並控制了一個核飛彈發射架,威脅如果美國或俄羅斯任何一方膽敢強攻,就將對美國或日本發動核打擊並引發核戰爭。而故事情節的主體則是描述阿拉巴馬號艇長和副艇長間對是否應發射核彈進行打擊所持的不同意見,以及隨之而來的反覆爭鬥等嚴重衝突。

影片上映後在商業和專業評價兩方面都獲得了成功,全球票房收入超過1.57億美元,相當於預算的3倍,並在第68屆學院獎角逐中獲剪輯、音效、音效剪輯3項提名。為影片譜曲的漢斯·季默也因雄壯激昂的主題音樂獲得了一座葛萊美獎

劇情[編輯]

蘇聯解體後,一夥軍事極端分子發動政變並控制了一座核彈基地,美國俄羅斯只要任何一方膽敢搶攻,美國與俄羅斯都有相互保證毀滅與毀滅敵方盟軍的能力。

美國海軍-俄亥俄級核潛艇阿拉巴馬號接到指令出海,以便在萬不得以的情況下可以先發制人,艦長弗蘭克·拉姆齊(Frank Ramsey,金·哈克曼飾)是美國海軍少有的幾位擁有實戰經驗的指揮官之一,而羅恩·亨特(Ron Hunter,丹佐·華盛頓飾)少校則擔任他的副手。羅恩接受過大量軍事歷史和戰術方面的教育,但沒有過任何實戰經驗。

正副兩位艦長由於性格和行事風格完全相反,前者更加強硬和衝動,而後者則更加謹慎並注重分析。阿拉巴馬號出海後,兩人雖然在很多問題上看法不一致,但總體關係還算正常。可是幾天後,他們收到了指揮部發來的緊急行動指令,要求艇上發射核彈。但是由於潛艇這時受到了一艇俄國叛軍潛艇的攻擊,因此正當其接受到另一份緊急行動指令時與外界的通訊聯繫就中斷了,通訊設備也嚴重受損。

根據相關章程,核武器的啟動和發射必須要有艦長、副艦長的一致同意,因此這時兩人發生了嚴重的衝突,拉姆齊堅持要發射核彈,表示已有命令在手,另一份命令並沒有收到所以不需要考慮。而亨特則認為核武器發射事關重大,必須在確定另外一份命令的內容後才能做決定。之後由於艦長要求強行將副艦長撤職,副艦長於是引用海軍法相關章程反過來解除了艦長的職位。

但是,艦長戎馬一生,德高望重。他被撤換引來了許多人的不滿,他們決心通過叛亂,恢復艦長的指揮權。於是在這艘滿載核彈頭的潛艇上,海底下的「叛艦喋血記」正式地拉開了序幕……

演員[編輯]

製作花絮[編輯]

配樂[編輯]

漢斯·季默為影片譜寫的配樂採用了管弦樂、人聲合唱及電子合成的音效,具體的演奏由哈利·葛瑞森-威廉斯指揮。最終獲得了一座葛萊美獎,漢斯也表示這是他個人最喜歡的作品[2]

劇本及拍攝過程[編輯]

影片的劇本中還有昆汀·塔倫提諾的一份貢獻(但他的名字沒有列在主創人員名單上),其中大部分是一些帶有流行元素的台詞內容[3][4]

美國海軍對影片劇本中的許多內容表示了反對,特別是其中核潛艇上的叛變行為。因此,《赤色風暴》是在沒有得到海軍協助的情況下製作完成[5]。片中出現的相關鏡頭實際上是由法國海軍的福煦號航空母艦凱旋級核潛艇協助拍攝。

反響[編輯]

票房收入[編輯]

《赤色風暴》在美國上映首周即登上了票房榜冠軍的位置,達1,860萬美元,最終,影片在美國本土獲得9,100萬美元的票房,並在其他國家收入6,600萬美元,總計票房收入為1億5,730萬美元[6]

專業評價[編輯]

影片上映後收到了較為正面的評價。根據爛蕃茄上收集的46位專業評論文章,其好評度為87%,平均得分7.5分(滿分10分)[7],許多評論家讚揚了兩位男主角的表演,和影片故事氛圍的良好把握。

芝加哥太陽報》知名影評人羅傑·埃伯特寫道:這是那種不但觀眾觀看時會感到精彩,而且離開電影院後還會談論其中內容的少數戰爭片。[8]」《舊金山紀事報》的米克·拉薩爾英語Mick LaSalle也寫道,「《赤色風暴》中擁有任何你會希望一部動作驚悚片擁有的元素,而且還會有許多讓你意外的的驚喜。[9]」《娛樂周刊》的歐文·格雷伯曼英語Owen Gleiberman則認為「讓《赤色風暴》脫穎而出是……世界末日可能隨時會降臨,但真正吸引我們的卻仍然是兩位演員精彩紛呈的表演。[10]

不過,《紐約時報》的簡妮特·瑪絲琳英語Janet Maslin批評影片將對世界末日的恐懼表現得非常膚淺,她指出「影片中的主要興奮點居然來自於(會造成巨大傷害的)飛彈和爆炸」,並且「沒有別的任何內容可能提供類似的興奮感[11]」。

獎項[編輯]

《赤色風暴》獲得了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剪輯、音效、音效剪輯3項提名[6][12]

參考資料[編輯]

  1. ^ Crimson Tide (1995) - Box office / business. IMDb. [2013-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5). 
  2. ^ Hans Zimmer Interview. Film Score.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16). 
  3. ^ Peary, Gerald. Chronology. Quentin Tarantino Interviews. Conversations with Filmmakers Series.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August 1998: xviii [2008-08-03]. ISBN 1-57806-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3). 
  4. ^ Quentin Tarantino Biography. Yahoo Movies. [2009-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2). 
  5. ^ Suid, Lawrence. Guts & Glory: The Making of the American Military Image in Film 2.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2: 748 [2013-04-24]. ISBN 0-8131-9018-5, 978-0813190181 請檢查|isbn=值 (幫助).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7). 
  6. ^ 6.0 6.1 Box Office Mojo上《Crimson Tide》的資料(英文)
  7. ^ 爛番茄上《Crimson Tide》的資料(英文)
  8. ^ Ebert, Roger. "Crimson Tid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Chicago Sun-Times (May 12, 1995).
  9. ^ LaSalle, Mick. "Tension Hot in Crimson: Submarine thriller a first-rate sto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an Francisco Chronicle (May 12, 1995).
  10. ^ Gleiberman, Owen. "Movie Review: Crimson Tid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Entertainment Weekly (May 12, 1995).
  11. ^ Maslin, Janet. "FILM REVIEW: CRIMSON TIDE; Deciding the World's Fate From the Ocean's Bott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New York Times (May 12, 1995).
  12. ^ The 68th Academy Awards (1996) Nominees and Winners. oscars.org. [2013-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