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自由路 (韓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自由路韓語:자유로自由路),又稱為77號國道(韓語:77번 국도77番 國道)是連接大韓民國首爾特別市加陽大橋北端至京畿道坡州市文山邑自由IC(臨津閣)的高速公路。 名字取自公路終點臨津閣境內的"自由之橋",同時與連接首爾、高陽、坡州(文山)的統一路配對,象徵"自由統一"。 該公路長49.8公里,寬51米。 從加陽大橋北端與江邊北路直接相連,從自由IC與統一路匯合,直接連接統一大橋。

建設[編輯]

1990年9月發生的中部地區因大洪水而倒塌的高陽市(當時高陽郡)地區的漢江堤防得到進一步的修復,為南北統一準備用連接幹線道路的建設及一山新城市等京畿道西北地區的開發帶來的道路需求做準備,利用城東IC~落河IC區間是臨津江之間的交界地帶的因素所以在建設意圖上也考慮到了對北宣傳而建設,在北韓臨近停戰線的地區也能看得到晚上自由路上的燈光。

為應對朝鮮半島統一後南北道路連接帶來的交通量增加,路基採用全區間雙向10車道規格建設。 勞動力由軍人充當,這是因為自由路一帶是交界地帶,很難投入民間建設人力,自由路在發生緊急情況時還可以用於軍事目的。

道路情報[編輯]

因為還有與朝鮮相連的幹線道路作用,所以路基建設是雙向10車道(上行5車道,下行5車道),現在大部分是雙向8~10車道區間。 需求量大的幸州大橋~目前,離山浦出入口的10.7公里已擴展至往返10車道。 從二山浦出入口往復10車道的道路將縮小為雙向8車道,再從落河出入口以後將變成雙向6車道,堂洞出入口以後將變成雙向4車道。 但是,在落河路口以後區間,橋墩和出入口設施也以往返8車道為標準建設,今後如果交通需求增加,可以迅速應對道路擴張。

目前被指定為第77國道的一部分。 在編入國道之前,地方道(初期為315號地方道)從1996年開始被指定為國家支援地方道23號線的一部分。 水原文山高速公路開通後,自由路文山~自由橋部分有可能被指定為亞洲高速公路1號線。

統一大橋對面是普通人出入管制線以北,因此未得到出入許可的普通人不得出入。

開通當時限速為80km/h(雖然無法知道最低限速信息,但據推測為40km/h)。1999年4月30日道路交通法修訂後,上調了10km/h式,目前最高限速為90km/h,最低限速為50km/h。

效果[編輯]

隨著這條公路的開通,西北地區交通狀況有所好轉,最快可在30分鐘內到達臨津閣至幸州大橋,而且出現了從坡州、高陽地區的新城市經江邊北路進入首爾特別市的道路,具有分散交通量的效果。 同時,由於漢江堤壩的作用更加堅固,高陽市居民不再經歷1990年洪水帶來的噩夢。

自由路周邊交通便利,近郊農業花卉農業、蔬菜農業等發達。

韓國國土交通部在2017年公布,日均交通量最多的道路是"自由路。 自由路(普通國道77號線)加陽大橋至長項IC區間(10車道)在2017年平均每天使用22萬4439輛汽車,在全國道路路線中交通量最多。 其後依次為首都圈第一循環高速公路河南至退溪院區間(8車道,日均22萬1792輛)、京釜高速公路新葛至良才區間(8車道,20萬6324輛)、首都圈第一循環高速公路瑞雲至安峴區間(8車道,20萬5681輛)。([//web.archive.org/web/20220425114144/https://n.news.naver.com/mnews/article/022/0003267968?sid=1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腳註[編輯]

https://n.news.naver.com/mnews/article/022/0003267968?sid=10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