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味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蘇味道(648年—705年),唐朝大臣,文學家。趙州欒城(今河北欒城)人。高宗乾封年間進士武則天當政時為宰相數年,凡事都阿諛奉迎,自稱凡事模稜兩端即可,史載「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常模稜以持兩端可矣。」故時人稱為「蘇模稜」。中宗時因依附張易之兄弟被外貶。少時以文章知名,與李嶠合稱「蘇李」。

又與李嶠,崔融杜審言合稱「文章四友」[1]。今存有詩稿十餘首。

入仕[編輯]

本來,蘇味道只是個進士,是沒有大機率進朝為官的。但是他的才學已經不脛而走,遠遠地傳到了京城。某天,武則天狄仁傑,有沒有什麼人值得推薦。狄仁傑想都不想,就說了一段話,前幾句大致的意思就是:「不知陛下叫此人幹什麼。若只是起草文書的話,蘇味道是首選,他的才學誰都替代不了……」連見多識廣的狄仁傑都當著武則天的面誇他的文采,可見蘇味道的才學是多麼出眾。隨即,武則天就把蘇味道招進朝來,而蘇味道則做了下一任宰相。

而蘇味道當了宰相後,一次聽說某人(身份記載不詳)進獻了一塊石頭。本來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但是由於此石潔白如玉,上面有幾個紅點,此人就說這代表了赤膽忠心,武則天看後極為高興,當下賞了此人百兩文銀,又受到了特殊的表彰。蘇味道一看,這都行?於是就開始有樣學樣。過了沒多長時間,在夏曆三月(格列高利歷的三至五月)時,往常是鶯飛草長的景象,但今年不同,京城突然迎來了一場鵝毛大雪。這次寒潮凍死了許多未作準備的人以及他們的牲畜,和田野里的麥苗。但蘇味道一看機會來了,機不可失,連夜寫了一篇奏章遞到了武則天手中。主要內容就是:「三月飄雪,此乃瑞雪也。天公肯定了陛下您的功績」。歷代皇帝大多數都愛被奉承,武則天也不例外。她把文章傳給所有人,叫大家都看一遍。待所有人都看完了,大臣王求禮說話了。此人秉性耿直,冒失。其他人一看就不言語了,想聽聽他的意見。王求禮說:「陛下,此次『瑞雪』凍死了多少人多少牲畜您還不知道,怎麼就敢肯定這是祥瑞呢?如果三月的雪能稱作『瑞雪』的話,那臘月(春節後)的雷就可以稱作『瑞雷』了,是不是?「幾乎所有人,包括武則天都笑了,遂武則天收回了褒賞蘇味道的命令。蘇味道這次的奉承自討沒趣,趕緊找了個別的話題岔開。而進諫的王求禮也因為自己幽默的話語和武則天的一笑免受處罰。

模稜兩可[編輯]

武則天稱帝建立了大周朝之後,關於「立何人為太子」的紛爭與辯論便不曾停止。因為武則天唐高宗李治的兒子全部被廢為庶人,或關進大牢,抑或遭到殺害。所以現在朝中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持立武家的嫡親為下一任皇帝,代表人物是武承嗣;另一派就是要立李家的前皇帝李顯為皇帝,代表人物是右相李昭德。蘇味道是左相,所以很多拿不定主意的人都來問他,結果他和他們一樣,都拿不定主意。武承嗣也想試探蘇味道支持誰,就在某天來蘇味道的家裡來吃午飯。蘇味道心裡知道武承嗣的來意,於是蘇味道開始奉承武承嗣。左一句「陛下這幾天說您能幹」右一句「陛下準備殺乾淨維唐派的人」,武承嗣聽了蘇味道的話後很是歡喜。武承嗣吃完午飯後便離開了,到了晚上李昭德也來吃晚飯。蘇味道自知這雖然不是皇上的親屬,但得罪了亦對自己不利,然而李昭德不蠢,因此蘇味道並沒有過分諂媚。招待完了,李昭德覺得蘇味道對自己不錯,想必是尊重維唐派的人。李昭德走後,蘇味道長出了一口氣,說:「做事不能太直接,否則就會犯錯誤。就像摸椅子的稜角,兩邊都摸到,這樣怎樣說都行(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常模稜以持兩端可矣)。」這也是成語「模稜兩可」的來源。

武承嗣真的是被蘇味道說得得意忘形了,回到家後便安排人去找長安城裡所有的地痞流氓。全找到了後,令他們每個人寫一張奏章,內容大概是「支持武承嗣,反對李昭德」一類的言論。第二天,又令他們集體上奏。武則天一看,便察覺有異,立刻就安排了人看過奏章後去處理這件事。好巧不巧,處理這件事的偏偏是維唐派的代表李昭德李昭德便絲毫不留情面,將參與者全都抓住,斬首示眾(此舉也正好幫百姓除害)。

最後的時光[編輯]

武則天很奇怪,俗話說「無風不起浪」,但這是怎麼回事?叫來李昭德,但沒有結果。最後武則天叫來了武承嗣武承嗣說是蘇味道叫我干的。武則天一看這還了得,當時就把蘇味道叫來,痛斥一頓(罔上附下,不可匡正),貶官。蘇味道堅持圓滑的處事方式,想誰都不得罪,但官位還是不保。最後又被一貶再貶,甚至死於貶所,讓後來的眾人「恥於其人品」。

子孫[編輯]

蘇味道有四個孩子: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94》,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114》,出自《新唐書

參考資料[編輯]

  1. ^ 全唐詩/卷62 杜審言:"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爲文章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