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消費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蘇聯消費品蘇聯消費品工業,直接用於消費的終端產品,如食物、住宅、衣物等。於蘇聯經濟的另一部分,生產資料工業,即所有用於生產其他物品的必需品,相對自從史達林時代的前期以來,後者一直受到在生產計劃和積累方面得到優先支持。

消費品工業和蘇聯經濟發展[編輯]

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過後,原本農業占據重要部分的蘇聯經濟開始了快速的工業化。從1928年到1991年,蘇聯的經濟一直處於一系列五年計劃的指導之下。在重工業和基礎工業方面,蘇聯一直處於世界的前三名。但是由於歷史因素,蘇聯直到1960年代才開始強調在消費品工業的發展,並且經常在輕工業消費品的生產上有所落後。這項問題所引起的部分結果就是,蘇聯的消費品市場一直都只有部分被滿足。

即使蘇聯的社會主義經濟強調公有制多於私有制,但是家庭收入依然可以用來購買消費品或者儲蓄。如果家庭的收入不能變化成商品,則對於經濟有很大的衝擊。比如在消費品需求多餘供給的情況下,家庭將會減少工作時間或者積累儲蓄。在計劃者看來,有必要平衡消費品的出產和人口的收入。

蘇聯的計劃經濟時代,計劃者們一直試圖平衡消費品的供求。在前期,工資的增加和重工業的優先導致了通貨膨脹出現。在二戰之後,計劃者們增加了對工資的控制,並且加大了消費品產出。但是在蘇聯末期,計劃者們對實際經濟的貨幣突出導致了供給的缺稀。

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前期的工業停滯之後,計劃者們認為在即將開始的二十五年計劃中,消費品工業將會在蘇聯的生產中扮演一個更大的角色。但是排除掉計劃中對輕工業的強調,直到1989年,蘇聯工業的各個方面的變化只有很少顯現出來。在計劃的結尾時,高額的生產預期,特別是一部分重工業,已經脫離了現實。即使大多數蘇聯官員已經認為經濟改革已經是不可避免了,但是對複雜的工業系統的改革依然不是易事。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