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錫安堂 (上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華基督教錫安堂為上海靈工團的總堂,1949年以後上海興建的第一座大教堂,不過數年後即被改建為飯店。

錫安堂的前身原為榮耀會,由希臘僑民裴雅各在上海創辦於1920年代,地址在西區的康腦脫路(今康定路588號或528號),用福音汽車流動布道。錫安堂康腦脫路原址(今康定路528號)後曾一度被國立暨南大學使用,現中小學語文教材課文鄭振鐸的《最後一課》所記述故事即發生於此,日軍入侵後該址建通用藥廠(1938年),中共建政後改名上海第九製藥廠

1930年代,裴雅各回國,中國籍牧師竺規身辭去慕爾堂主任牧師職務,來此任主任牧師,並把榮耀會改名中華基督教堂。

1940年代,上海一些獨立堂會聯合成立靈工團,1947年,竺規身被選為靈工團終身監督。

1949年後,竺規身發起信徒禱告、奉獻,購置延安中路1125號的1畝多土地,建造新堂。1953年5月,錫安堂落成,能容納600多人,這是1949年以後上海興建的第一座大教堂,當時的《天風》雜誌亦加以報導[1]。靈工團團址也從泰興路耶穌堂移到竺規身所在的錫安堂。[2]

1958年8月,在獻堂獻廟高潮中,錫安堂最初被保留,作為聯合禮拜教堂,[3]竺規身牧師退休。不久,錫安堂亦被獻給人民政府,信徒參加靜安區聯合禮拜,堂址在1960年被改建為延安飯店[4]

參考文獻[編輯]

  1. ^ 竺規身:《中華基督教錫安堂落成獻堂典禮》,《天風》366期,1953.5.18
  2. ^ 上海通志 >> 第十四卷 民族·宗教 >> 第六章 基督教 >> 第二节 差会、教派、教堂. [2010-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05). 
  3. ^ 上海宗教志 >> 第五编基督教 >> 第六章 三自爱国运动 >> 第三节 联合礼拜. [2010-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5). 
  4. ^ 上海宗教志 >> 第五编基督教 >> 第一章场所 >> 第三节 独立性教会所属教堂. [2010-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