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麗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麗鮗
NE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條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鱸形目 Perciformes
科: 七夕魚科 Plesiopidae
屬: 麗鮗屬 Calloplesiops
種:
麗鮗 C. altivelis
二名法
Calloplesiops altivelis
異名
  • Barrosia barrosi-Smith, 1952
  • Plesiops altivelis-Steindachner, 1903

麗鮗學名Calloplesiops altivelis),又稱瑰麗鮗瑰麗七夕魚近美七夕魚孔雀七夕魚海水鬥魚[1],為條鰭魚綱鱸形目的其中一個

分布[編輯]

本魚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區,包括紅海東非澳洲日本萊恩群島台灣等海域。

深度[編輯]

水深3至45公尺。

特徵[編輯]

本魚體側扁而呈卵圓形,頭部圓。眼中大。吻短。口中型,可伸縮;上下頜等長,具有絨毛狀或犬齒,鋤骨無齒。鱗大,頭部圓鱗,體為櫛鱗;體側之側線兩條:在上方者接近背鰭基部;另一條則近尾部中央,有孔鱗數分別為19至20枚/9至10枚。背鰭單一,具硬棘11枚,軟條9至10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9至10枚;背鰭和臀鰭越向後者長度越長;胸鰭圓;腹鰭硬棘1枚,軟條4枚,特別發達,經常延長且粗壯;尾鰭尖形。其背鰭、臀鰭棘細長向後延長與尾鰭接近,鰭撐開時形狀呈葉片狀。胸鰭黃色,體紫黑色,身上除胸鰭外均披有白點,在背鰭後緣基底處有一大型眼狀斑。體長可達15公分。

擬態[編輯]

瑰麗七夕魚的正面 (地點: 台灣東北角的龍洞灣南岸)

本魚性羞怯,日間多躲在礁盤洞穴中,當遇到危險時會將有具有假眼的尾鰭朝向外,頭部則是朝向礁石,讓分岔的尾鰭與假眼模擬張開嘴的海鰻,藉以嚇退威脅。

這尾瑰麗七夕魚的頭部朝向礁石的縫隙,尾巴朝外,模擬一尾從礁石中探頭而出睜大眼睛,緊盯著獵物, 張嘴準備覓食的裸胸鯙(海鰻),藉以擬態的方式來嚇阻可能的掠食者的威脅。相片的地點是台灣東北角的龍洞灣南岸。

生態[編輯]

本魚棲息在珊瑚礁區礁石和沙地交接處的洞穴中,深居在洞內,不容易觀察到,黃昏時期開始出來活動。肉食性,以小魚、為食。

經濟利用[編輯]

為相當豔麗的觀賞魚,不具食用價值。

參考文獻[編輯]

  1.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瑰丽鮗.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