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日本年號列表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列表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日本專題 (獲評列表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日本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日本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列表級列表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列表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年號專題 (獲評列表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年號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年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列表級列表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列表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Untitled[編輯]

糟糕,我弄錯了,這個應該要改為"日本年號一覽"才對
這要怎麼改啊???不然原本日本年號的那個分類就不見了T_T --Kichyou 13:45 2005年4月8日 (UTC)

繼體天皇至舒明天皇也有年號?[編輯]

以下是我在《歷代紀元編.歷代帝王年表.歷代帝王廟謚年諱譜》一書所見之日本年號:

該書說明是據《類聚考》所載,但未有年份。

同附上一些此書載,但日本的書不見的年號: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日本年號列表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8年7月12日 (四) 11:01 (UTC)[回覆]

頁面合併與刪除[編輯]

中文維基百科現有條目日本年號列表應像ja:元號一覧 (日本)和其它語種維基百科對應條目那樣一一列出日本全部年號,不必單獨分出日本飛鳥時代年號列表日本一世一元制施行後年號列表及其它日本各時期年號列表條目。在此請求將日本飛鳥時代年號列表日本一世一元制施行後年號列表合併至日本年號列表,並刪除Draft:日本年號列表。--Joker Twins留言2020年11月2日 (一) 05:59 (UTC)[回覆]

(-)反對:我正在進行改善計劃,如果所有年號都放在同一頁面,頁面大小會過大(大量典故)。SANMOSA SPQR 2020年11月2日 (一) 07:00 (UTC)[回覆]
@Sanmosa 你的上述意見應當只以普通意見提出(使用Template:Comment標明),不應算作本次頁面合併與刪除案的反對票(不應以Template:Oppose形式提出)。首先,你創建Draft:日本年號列表,打算將現有條目日本年號列表改為列舉日本各時期年號列表條目的消歧義頁,創建日本飛鳥時代年號列表日本一世一元制施行後年號列表等從現有條目日本年號列表分割出去的條目等行為,對現有條目日本年號列表造成極大影響,卻未見你在做出上述行為以前先開展討論求得共識,屬於在不傾聽他人意見的情況下擅自做主,任何人當然有理由反對並阻止你這樣做。再有,由於上述行為均由你一人做出,你還對本次頁面合併與刪除案投反對票,屬於自己做自己案件的法官,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這種極具一己偏見的做法極不可取,你的這一反對票不應作數。至於你提出的「所有年號都放在同一頁面,頁面大小會過大(大量典故)」這一問題,可用如下辦法解決:在現有條目日本年號列表列出日本全部年號的前提下,①將日本年號典故放在日本年號列表表格典故一欄中以Template:RefTag形式列出,這樣可減少表格視圖大小;②日本年號列表表格只列出日本年號、使用年號的日本天皇、年號使用時間,讓讀者自己點擊日本年號條目連結去了解日本年號典故。這些辦法既省時省力又解決問題,完全不用像你這樣大動干戈。--Joker Twins留言2020年11月2日 (一) 08:06 (UTC)[回覆]
這不是視圖大小的問題,這是頁面長度(KB數)的問題,你這樣做是解決不了的。日本年號的典故是日本年號的一大特色與重點,理當列出於列表內,我還為列表竟然不列出這回事而感到奇怪。另外,{{oppose}}並非單純的投票模板,此模板也可用於表達意見。SANMOSA SPQR 2020年11月2日 (一) 08:10 (UTC)[回覆]
@Sanmosa 你提出的「所有年號都放在同一頁面,頁面大小會過大(大量典故)」這一問題,可以這樣解決:在現有條目日本年號列表列出日本全部年號的前提下,日本年號列表表格只列出日本年號、使用年號的日本天皇、年號使用時間,讓讀者自己點擊日本年號條目連結去了解日本年號典故。你個人認為「日本年號的典故是日本年號的一大特色與重點,理當列出於列表內」,那照這樣說來中國年號和越南年號也各有其典故,這些典故也是各自年號的一大特色與重點,但是中國年號列表越南年號列表均一一列出各自國家歷史全部年號,且在年號列表表格中沒有列出這些年號的典故,讓讀者自己點擊年號條目連結去了解年號典故。中國年號列表越南年號列表的這種做法就是我上面給出的解決辦法,也是現有條目日本年號列表一貫所為,本來什麼問題也沒有,你卻硬要製造出問題並要大動干戈地解決,這種毫不可取的做法既讓維基社會摒棄,也很難得到更多讀者贊同。你對現有條目日本年號列表的相關改動應予回退。--Joker Twins留言2020年11月2日 (一) 08:43 (UTC)[回覆]
中國年號列表越南年號列表並不是列表的理想範例(甚至前者在現時已經過長,已經要分拆了),並不值得參考。其他列表不按時代分拆不代表這個列表不能按時代分拆。我已經請管理員過來了,讓他來判斷。SANMOSA SPQR 2020年11月2日 (一) 08:45 (UTC)[回覆]
@Sanmosa 年號本就是漢字文化圈國家獨有,中國年號列表越南年號列表的做法(包括這兩個條目均一一列出各自國家歷史全部年號,且在年號列表表格中沒有列出這些年號的典故,讓讀者自己點擊年號條目連結去了解年號典故的做法)對日本年號列表當然有很強的示範作用,且這種做法就是日本年號列表一貫採取的,這就足以證明在年號列表表格中列出年號典故的做法毫無必要。本來什麼問題也沒有,你卻硬要製造出問題並要大動干戈地解決,還在不徵求他人意見的情況下擅自做主,以上所有理由加起來足以證明你對現有條目日本年號列表的相關改動既不合理也無必要,應按本次頁面合併與刪除案所述予以回退。--Joker Twins留言2020年11月2日 (一) 09:14 (UTC)[回覆]
並非如此。中國年號列表現時雖然沒有那些典故之類的,但長度已經過長,根據現行方針指引,理當進行分拆。你以一個過長的列表來論證不該分拆另一個過長的列表並不合理。SANMOSA SPQR 2020年11月2日 (一) 09:17 (UTC)[回覆]
@Sanmosa 如果你非要嫌中國年號列表越南年號列表日本年號列表條目過長,那就在這些條目年號列表表格中只列出年號、使用年號的君主、年號使用時間即可,關於年號的其它具體細節留給讀者自己點擊年號條目連結自行了解即可,君主圖像也別加在年號列表表格,這樣做肯定保證條目不會過長,也不用像你這樣大動干戈地分拆。總之你對現有條目日本年號列表的相關改動既不合理也無必要,應按本次頁面合併與刪除案所述予以回退。再提醒你一點,請勿再次刪除我在你針對現有條目日本年號列表進行改動產生的相關條目上提出頁面合併與刪除請求的模板,否則只能證明你身為本次頁面合併與刪除案當事人自作主張、一意孤行、固執己見,拒絕大家就本次頁面合併與刪除案予以討論,做自己案件的法官,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這並不為維基社會所允許。--Joker Twins留言2020年11月2日 (一) 10:49 (UTC)[回覆]
我只看到你一直在鬼打牆。SANMOSA SPQR 2020年11月2日 (一) 10:54 (UTC)[回覆]
@Sanmosa 我再強調一遍,不論你如何狡辯,身為本次頁面合併與刪除案當事人的你擅自刪除我在你針對現有條目日本年號列表進行改動產生的相關條目上提出頁面合併與刪除請求的模板的行為就是你自作主張、一意孤行、固執己見,拒絕大家就本次頁面合併與刪除案予以討論,做自己案件的法官,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具體表現,這並不為維基社會所允許。請立刻停止你擅自刪除上述請求頁面合併與刪除模板的胡作非為。--Joker Twins留言2020年11月2日 (一) 10:59 (UTC)[回覆]
請你小心你留言的語氣,並停止鬼打牆及擾亂行徑。我只說這麼一次。SANMOSA SPQR 2020年11月2日 (一) 11:02 (UTC)[回覆]
@Sanmosa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你沒如上所述胡作非為我斷不會如此正本清源、據理力爭,你擅自刪除上述請求頁面合併與刪除模板的胡作非為有相關頁面的編輯歷史為證,任你如何也賴不掉。我在相關頁面添加請求頁面合併與刪除模板是我的正當權利,身為本次頁面合併與刪除案當事人的你無權改動,只有管理員才有權根據本次頁面合併與刪除案討論結果對這些模板做出處理。你倒打一耙肆意誣陷我在「鬼打牆及擾亂」的言行可以休矣。--Joker Twins留言2020年11月2日 (一) 11:14 (UTC)[回覆]
(!)意見:要簡略的看本條目,要詳細的看子條目,比照後金及清朝年號列表的例子。DEMONBANE留言2021年8月24日 (一) 07:00 (UTC)[回覆]

日本年號頁面的「典故」(「出典」)章節沒有列明資料來源[編輯]

日本年號頁面大部分都有「出典」一章列明出自哪本典籍,但很少列明「出自該典籍」這一說法的資料來源,是日本古籍有直接記載,還是這是歷代相關學者的研究?中國和越南的年號,除了一些字面和改元時的天象、祥瑞或災害有明確關聯(一看便知、不言而喻),兩國的古籍很少記錄其他年號具體的含義和出處。我不了解日本史,只是看到日本年號都有出處,但又缺少可供查證的來源,因有是問。--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2年1月3日 (一) 05:14 (UTC)[回覆]

條目導言說出典主要採《日本大百科全書》之說,也有逐條引用該書文字。 紺野夢人 肺炎退散 2022年1月3日 (一) 07:16 (UTC)[回覆]
我指的是每個年號的單獨頁面,大部分都沒有列出《日本大百科全書》為來源。而且年號列表的典故欄,把本應直接寫進典故欄正文的典籍名稱、卷數列為典故的參考資料來源,反而應該列入典故欄作典故真正的參考資料來源又單列一個參考來源欄,讓人直呼看不懂。--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2年1月3日 (一) 07:50 (UTC)[回覆]
我覺得兩種寫法其實沒有什麼分別啊?理由不是由「日本大百科全書」的日文原文提供了?--Ghren🐦🕓 2022年1月3日 (一) 09:56 (UTC)[回覆]
以江戶時代的年號為例,元和的典故是「唐憲宗的同名年號『元和』」,來源為《舊唐書·憲宗紀上》,這說明《舊唐書》記載日本改元是使用了唐憲宗同名年號?寶永的典故是「《舊唐書·音樂三》:『寶祚惟永,暉光日新。』」,這說明《舊唐書·音樂三》記載日本改元寶永是取自這個「寶」和「永」?正德的典故是「《尚書·虞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惟和。』」,這說明《尚書·大禹謨》記載日本改元正德是使用了《尚書》的這個「正德」,而不是明武宗的同名年號?如果這些典籍里沒有預見性地預測並記錄未來日本改元取自這些典籍,那麼把這些典籍用ref列為資料來源很是不妥,能作為典故來源的是《日本大百科全書》而非典籍。--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2年1月3日 (一) 17:52 (UTC)[回覆]
@逐风天地:年號列表中的典故引用wikisource的目的是供讀者參考原文,雖然為了版面整齊而用了ref格式,但實際上只有在勘誤的時候才會真正發揮參考資料的作用(例子有日本江戶時代年號列表#明曆項),這也是我不把wikisource連結放在表格中的「參考來源」欄的原因。年號的單獨頁面的問題我也是知道的,而且我個人認為令和前的所有日本年號條目都應該全部重寫(至少一定要刪掉「年表」的部分),但這也需要時間,所以我沒有在寫列表的時候同時處理。Sanmosa Immortal 2022年1月7日 (五) 03:38 (UTC)[回覆]
(補充)日本在改元時通常會找中國典籍的文字作為其年號的典故,這點與其他漢字文化圈國家不同。自平安時代中期(天德、應和年間)起,改元的程序確立為先由大臣上奏年號勘文,然後天皇於選定會議中決定新年號,其中年號勘文內會列出年號的典故(例如《漢書·律曆志》是年號「明曆」的典故);至於平安時代中期前年號的典故可有可無,但多數年號還是有典故(例如文德天皇即位後改元仁壽,該年號的典故是《孫氏瑞應圖》,這點在《日本文德天皇實錄》所載的詔書中也獲得確認)。Sanmosa Immortal 2022年1月7日 (五) 03:49 (UTC)[回覆]
只是提供讀者參考原文的話,可以在正文中直接添加維基文庫連結,例如「《漢書·律曆志》:『箕子言大法九章,而五紀明曆法。』」此外,我並不懷疑日本改元時找中國典籍作年號典故這一說法,只是希望維基的相關年號頁面,都像「仁壽」一樣列出日本史料來源,而不是像「明曆」一樣由典故的原典占據ref。--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2年1月7日 (五) 07:30 (UTC)[回覆]
@逐风天地Wikipedia:格式手冊/連結#在文章中的位置(未有方針指引地位):「也可以在文章的內容中包含內部的URL引用……在大多數情況中不鼓勵這樣做」,所以我才使用ref格式(另一個理由是有機會用於勘誤),我認為跨維基連結同樣適用外部連結的情形。就年號的單獨頁面而言,我贊同你的見解(當然,我自己會更傾向中國典籍的link與日本方面的來源一同列出),我認為就明治以前的年號而言,或許可以寫個模板,然後讓相關條目頁面全部通過引用模板套用統一格式的內容,並同時在適合的位置上附上來源。Sanmosa Immortal 2022年1月7日 (五) 08:1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