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臺灣/存檔五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來源太少啦,如果任何人都能這麼寫的話,那豈不是我也可以把我自己包裝成品酒大師寫在維基百科上?

棒球是台灣最受歡迎的運動,被稱為「國球」,在日治時期由日本引進。199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棒球比賽獲得銀牌。1990年,中華職棒正式成立,台灣成為繼日本和韓國之後,亞洲第三個擁有職業棒球聯盟的國家。之後一度因爆發簽賭假球事件及台灣大聯盟的成立,導致觀眾人數銳減,但在2001年主辦世界盃棒球賽並奪得第三名後,再現棒球熱潮。不過隨著職棒票房在2006年球季呈現大幅衰退,2008年又再度爆發黑道介入簽賭案,導致多支球隊解散,或因經營困難而轉賣改名,目前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CPBL)有中信兄弟、統一7-ELEVEn獅、Lamigo桃猿和富邦悍將等四隊。早在日治時期就已有多位台灣棒球好手前往日本打球,綽號「人間機關車」的吳昌征能投善打,於1995年進入野球殿堂。近年來則有許多球員赴美打拼,目前已有陳金鋒、曹錦輝、王建民、郭泓志、胡金龍、倪福德、陳偉殷、林哲瑄、李振昌、羅嘉仁、王維中、林子偉等人曾經登上大聯盟,並持續有著不錯的成績。2014年4月10日,爆米花夏季棒球聯盟宣布成立。--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Assifbus討論貢獻)於2021年3月10日 (三) 16:27加入。

這個條目存在嚴重問題的五段話(需要參考資料)

1. 在神祇誕辰則常出酬神戲如歌仔戲、布袋戲、戶外電影等,但近期有被電子花車或康樂隊取代趨勢。 2.棒球是台灣最受歡迎的運動,被稱為「國球」,在日治時期由日本引進。199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棒球比賽獲得銀牌。1990年,中華職棒正式成立,台灣成為繼日本和韓國之後,亞洲第三個擁有職業棒球聯盟的國家。之後一度因爆發簽賭假球事件及台灣大聯盟的成立,導致觀眾人數銳減,但在2001年主辦世界盃棒球賽並奪得第三名後,再現棒球熱潮。不過隨著職棒票房在2006年球季呈現大幅衰退,2008年又再度爆發黑道介入簽賭案,導致多支球隊解散,或因經營困難而轉賣改名,目前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CPBL)有中信兄弟、統一7-ELEVEn獅、Lamigo桃猿和富邦悍將等四隊。早在日治時期就已有多位台灣棒球好手前往日本打球,綽號「人間機關車」的吳昌征能投善打,於1995年進入野球殿堂。近年來則有許多球員赴美打拼,目前已有陳金鋒、曹錦輝、王建民、郭泓志、胡金龍、倪福德、陳偉殷、林哲瑄、李振昌、羅嘉仁、王維中、林子偉等人曾經登上大聯盟,並持續有著不錯的成績。2014年4月10日,爆米花夏季棒球聯盟宣布成立。 3.台灣籃球在1994年到1999年間曾經有中華職業籃球聯盟,後來演變為超級籃球聯賽(SBL),現有台北達欣工程、桃園璞園建築、台灣啤酒、富邦勇士、金門酒廠、台灣銀行和裕隆納智捷等七隊。 4. 台灣的花式撞球是少數曾奪得世界第一榮銜的運動項目之一。趙豐邦在1993年與1997年兩度成為世界總排名第一,也在1993年及2000年獲得世界花式撞球錦標賽冠軍。吳珈慶則於2005年獲得世界花式撞球錦標賽冠軍,成為賽史最年輕球王。郭柏成則在2005年與2010年獲得世界花式撞球錦標賽亞軍。楊清順於1990年代至2000年代間多次獲得國際性重要花式撞球比賽的冠軍。女子選手方面,陳純甄在1999年排名高居世界第一。柳信美在1999年和2002年兩度奪得世界錦標賽冠軍,也是首位拿到世錦賽冠軍的亞洲女子選手,她在2003年排名世界第一,次年即拿下安麗杯冠軍。2008年林沅君亦拿下女子世錦賽冠軍。近幾年,男子選手張榮麟及張玉龍多次在大賽中獲得極佳的名次,張榮麟甚至在2012年亦得到世界第一的榮銜,成為繼趙豐邦以來第二位排名世界第一的台灣男子選手。2014年張玉龍在短短一個月內,勇奪中國公開賽男子組冠軍及世界男子九號球錦標賽季軍。而新生代選手柯秉逸及柯秉中兩兄弟亦在國際上各賽事得過許多佳績,柯秉中在2013年青少年世錦賽中奪得冠軍。女子選手周婕妤更是自安麗杯改制以來奪得最多次冠軍的女子選手,分別為2009、2012及2014年。2015年安麗杯改制回錦標賽模式,由林沅君兩度奪冠。 5.2012年由Riot Games所舉辦的英雄聯盟S2世界大賽中,台港澳代表台北暗殺星(TPA)擊敗AZF與M5等強隊,得到世界冠軍。為參與2013年亞洲室內武藝運動會,台灣組成中華電子競技代表隊奪下13面銅牌,但是電子競技仍未受到政府重視。 順便再提一下,一些人別胡亂刪模板,這種沒有參考資料的話沒有刪除就算不錯了。 Assifbus留言2021年3月10日 (三) 16:44 (UTC)

方便的話請避免使用「胡亂」二字。本條目的參考來源並不算少,若只有置頂模板,且編輯摘要留白,則其他編者難以確切知曉閣下的意思,尤其是{{refimprove}}這種幾乎每個條目都可以用的百搭模板。比較長的條目也許使用{{cn}}模板較為有效。感謝閣下的關注與建議。--Hjh474留言2021年3月11日 (四) 03:01 (UTC)

應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統治──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4.198.126.194討論貢獻)加入。

錯,應該是中國大陸中華民國所統治,只是被共匪搶走了!Felix.tsai留言2021年5月31日 (一) 06:47 (UTC)

增加英文TAIWAN

希望有英文TAIWAN於上方,讓人可清晰得知臺灣的英文正確拼法。──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YJ1222YJ討論貢獻)加入。

是否應該把元朝的澎湖巡檢司作為台灣歷史的一部分

如題,澎湖巡檢司曾經是隸屬於元朝的台灣地方管理機構 Vicvic303留言2021年7月27日 (二) 09:41 (UTC)

infobox存廢或修改

討論起因於有編者刪除條目內容時未留下編輯摘要。其後續表示「臺灣概況模板其實並沒有討論刪除的價值」「最高建物、最大湖泊等資訊,可以直接寫入內文裡面,其餘項目如通行曆法、道路通行方向、長途電話代碼等資訊已是國家條目模板所應有的,放在島嶼條目顯有不妥。」「其他的島嶼條目也沒有多列出這些相關資訊的模板喔!」故開啟本討論。。。(!)意見:一、請參閱WP:格式手冊/信息框#信息框的目的,內文不能取代infobox,若寫在內文就可以刪除,有很多條目的infobox都會被刪掉。二、適合「國家條目模板」者,沒有特別意見。三、關於其他島嶼條目,誠如Matt君在2020年8月說過「如果閣下對於其它島嶼有意見,請在其它島嶼的討論頁提出。」其他條目未必是本條目良好的刪除依據。以上淺見供參考。--Hjh474留言2022年3月28日 (一) 02:32 (UTC)

(×)刪除:堅決(+)贊成刪除該模板,@Hjh474君可以到其他的島嶼條目看看,其他那些島嶼條目也沒有多出那種屬於國家條目的模板,況且這個條目不是國家條目,也與中華民國條目的模板內容重覆了,真沒必要保留該模板。@Matt Smith君,你說對吧?Ketsu1213留言2022年3月28日 (一) 07:47 (UTC)
(×)刪除:贊成刪除該模板,理由同上,此條目不是國家條目。--Matt Smith留言2022年3月28日 (一) 09:01 (UTC)
@Matt Smith,想求取共識:「最高建物、最大湖泊」等與國家無關之資訊可否保留。--Hjh474留言2022年3月29日 (二) 08:22 (UTC)
最大湖泊應該可以。最高建物有點類似最大機場,不是很必要。--Matt Smith留言2022年3月29日 (二) 08:48 (UTC)
(!)意見:此條目的確應被認定為「島嶼」,而非「國家」,故{{Infobox disputed islands}}模板及該模板內目前所有內容應保留,至於下面那個{{Infobox}}因已涉國家內涵,可以刪去國家層級的事項,包括但不限於道路通行方向、通用電壓、供電頻率、通行貨幣等等。-游蛇脫殼/克勞 2022年3月30日 (三) 04:47 (UTC)
@Matt Smith君,克勞棣君的意見你覺得呢?Ketsu1213留言2022年3月31日 (四) 07:34 (UTC)
敝人覺得ok。請問閣下覺得呢?--Matt Smith留言2022年3月31日 (四) 08:22 (UTC)
感謝諸位撥冗提供意見,不知可否勞煩@克勞棣君代為調整編輯。謝謝您。--Hjh474留言2022年3月31日 (四) 15:04 (UTC)
@Hjh474別急,討論期間至少要一個禮拜,一個禮拜後如果沒有人有其他意見才算是完成討論結果。Ketsu1213留言2022年3月31日 (四) 16:06 (UTC)
好的。--Hjh474留言2022年3月31日 (四) 16:10 (UTC)
糟糕,在看到您們的留言時,敝人就已經接受任務,先改了。各位先進如果覺得不妥,可以先回退沒關係。以下是我在修改前先擬好的留言。
感謝閣下的看重,敝人就慎重小心地接下這任務吧!
我對於{{infobox}}欄位的存廢原則是:地理學範疇自然形成的、不是政策或法令可改變的事項保留,而由中華民國國家政策或法令所訂定、人為的事項則刪去。因此刪去最大港口、最大機場、通用電壓、供電頻率、通行貨幣、吉尼係數、通行曆法、道路通行方向、汽車駕駛座方向、最高建築物等欄位;把曾文水庫改為「最大湖泊」,並移到「最大自然湖泊」之上方;增加最長河流、流域最廣河流、人口最多都會區等欄位,敝人認為這些都是認識一塊土地最基本的要項。至於上一個模板已有的人口總數、人口密度、面積、族群構成、海岸線長度等要項就不在此贅述。
若各位先進有其他意見,覺得還要增刪什麼,歡迎討論。謝謝!-游蛇脫殼/克勞 2022年3月31日 (四) 16:37 (UTC)
(+)支持。--Hjh474留言2022年3月31日 (四) 16:50 (UTC)
敝人認為通行通行語言欄位應該算是國家欄位應該刪除,且關於語言方面,在內文中已經有陳述了,不應該在欄位上再次陳述,再來,所保留的這些項目敝人認為不必要在用另一個{{infobox}}模板列出,應該將兩個模板合併成一個才是,也就是修改上面那個模板的語法將下面那個模板的項目併入,看看其他島嶼條目也沒有放那麼多模板喔!@Matt Smith克勞棣Hjh474你們覺得如何?關於模板語法的修改不知可否勞煩@Matt Smith君加以修改及合併。Ketsu1213留言2022年4月1日 (五) 01:15 (UTC)
一、語言與鄰近島嶼不同,比如馬祖話,應可保留。二、「內文有陳述」可能不宜作為刪除理由,請參閱WP:格式手冊/信息框#信息框的目的,若寫在內文就可以刪除,有很多條目的infobox都會被刪掉。三、不同infobox要合併會相當費力,閣下可不妨在沙盒試試看。--Hjh474留言2022年4月1日 (五) 01:24 (UTC)
合併兩個模板的部份項目恐怕超出了敝人的能力範圍。建議在Wikipedia:互助客棧/技術請求專業的用戶協助。--Matt Smith留言2022年4月1日 (五) 01:54 (UTC)

如何處理台灣島金門島馬祖列島東沙群島的主權爭議模板

目前是馬祖列島東沙群島台灣島有主權爭議模板、金門島(重定向至「金門縣」)沒有。

我是覺得這類模板毫無必要,因為兩岸的爭議不是「這塊地是屬於我還是屬於你」而是「你屬於我還是我屬於你」(至少從法理上)。如果按照中立的標準豈不是台灣的每個島,中國大陸的每個地方都要掛這個模板?況且北京除了與日本有關的釣魚島之外,從來也沒有對東沙或者金門單獨作領土聲索,而是聲索整個「台灣地區」。

--The Puki desu留言2022年5月2日 (一) 10:49 (UTC)

  • 都什麼年代了,現在台灣官方聲索中國大陸的主權的新聞應該是聞所未聞吧?尤其是綠營的很多媒體基本上從不稱呼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就等於中國,而中華民國也不等於台灣,能說台灣的時候就絕不說中華民國,也許民間還有藍營會為中華民國聲索大陸主權的,但現時也不具有官方性質。所以中國大陸的每個地方不需要加掛主權爭議模板。-🇸🇴🇫🇲評論已關閉2022年5月7日 (六) 10:47 (UTC)
敝人認為ROC和PRC之間的爭議是「這塊地是屬於我還是屬於你」,因此這些模板沒有問題。--Matt Smith留言2022年5月7日 (六) 12:05 (UTC)
但情況類似的科索沃北賽普勒斯/賽普勒斯島也沒有掛這種模板。--The Puki desu留言2022年5月11日 (三) 08:00 (UTC)
照理說應該掛。--Matt Smith留言2022年5月11日 (三) 11:11 (UTC)
況且按照這種標準的話,台灣每個島嶼都要掛這種模板。大的島都有,但是像蘭嶼這種沒有掛的呢?--The Puki desu留言2022年5月11日 (三) 14:58 (UTC)
台灣島的附屬島嶼應該不用掛了,因為它們都屬於台灣島。--Matt Smith留言2022年5月12日 (四) 02:21 (UTC)
所以說這種模板就是雞肋。——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5月12日 (四) 08:02 (UTC)
( ✓ )同意,沒有必要掛此模板。戈梅拉島 (西屬主權地)胡塞馬群島也都沒掛模板。而且只有模板:Infobox disputed islands,那有爭議的土地呢?--Gqqnb留言2022年5月15日 (日) 08:46 (UTC)

編輯請求 2023-04-20

請求已拒絕

請把台灣省換成台灣--Ore dojo留言2023年4月20日 (四) 08:42 (UTC)gwra

未完成:不知所指為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5月4日 (四) 03:08 (UTC)
@Ore dojo本來本條目的標題就不是臺灣省,是台灣啊~--Hunchrick time留言2023年12月14日 (四) 10:46 (UTC)

編輯請求 2023-06-17

請求已處理

原圖說為錯誤, 作者為西班牙人非葡萄牙人, 繪出內容有原住民, 荷蘭人, 漢人, 日本人等, 並附來源, 建議更正--180.214.186.148留言2023年6月17日 (六) 10:06 (UTC)

[1],這張圖?如果是的話您能夠提出來源嗎?謝謝您。--Mafalda4144留言2023年6月17日 (六) 16:41 (UTC)
@Mafalda4144,我找到疑似相關參考來源了,參見〈西班牙人繪製艾爾摩沙島荷蘭港口圖〉導覽(原住民族文獻)、文化臉譜-看見西班牙 發現文化新台灣(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你查驗看看,我認為應該可以確定。--Kenny023留言2023年6月17日 (六) 18:43 (UTC)
上列 "檢查修改方案" 的連結即有提供來源文獻 (其中之一為線上文獻: [2](pp. 54-56)).
180.214.186.148留言2023年6月18日 (日) 16:12 (UTC)
相關文檔個人看到了,謝謝您提供。您的意思是按您提出的方案修改嗎?如果沒有異議個人會幫您作修改。--Kenny023留言2023年6月18日 (日) 18:17 (UTC)
@Kenny023防止您忘了--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6月21日 (三) 05:31 (UTC)
@落花有意12138放心,我不會忘記的。^^--Kenny023留言2023年6月21日 (三) 05:40 (UTC)
@Kenny023--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6月27日 (二) 13:55 (UTC)
@Kenny023^^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7月9日 (日) 18:19 (UTC)
@Ericliu1912管理員閣下,您半夜突然ping我,嚇我一跳^^。這個我沒有忘記^^。--Kenny023留言2023年7月9日 (日) 18:27 (UTC)
@Kenny023抱歉打擾,不過您這不也還在線上嘛XD。編輯請求完成以後可以知會一聲。——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7月9日 (日) 18:30 (UTC)
@Ericliu1912欸,我睡不著覺。放心,一定會告訴您。--Kenny023留言2023年7月9日 (日) 18:33 (UTC)
@Ericliu1912在下已完成修改請求,請您檢視下。--Kenny023留言2023年7月16日 (日) 14:59 (UTC)

刪除外交一章

否則請創建金門外交條目。逍遙玉笛留言2023年10月26日 (四) 16:17 (UTC)

無稽之談。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金門是台灣的領土。--Hello, World🐣留言2024年2月11日 (日) 08:48 (UTC)

刪除台灣軍事一章

台灣軍事一章裡面有這麼一句話「與中華民國軍事幾乎重疊。」,其實這句話給人一種錯覺,好像是台灣軍事和中華民國軍事是兩套幾乎重疊的系統,但是這完全不是台灣和中華民國的關係。

正確的做法是在條目的一開始,就說明,「台灣是中華民國領土的主體部分」,把台灣和中華民國的關係理順,然後就刪掉台灣軍事一章,不需要畫蛇添足說「與中華民國軍事幾乎重疊」。

同理,外交,政治也要刪除。 逍遙玉笛留言2023年10月26日 (四) 16:04 (UTC)

台灣歸屬於誰,仍有爭議。為秉持方針WP:NPOV,條目中不應對此斷言。--Matt Smith留言2023年10月27日 (五) 08:14 (UTC)
荒唐。WP:NPOV都可以幫助建立火星國了--逍遙玉笛留言2024年2月9日 (五) 03:47 (UTC)

本條目存在偷換概念,需要清理

注意:作為島嶼的台灣概念,和作為中華民國通稱的台灣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

本條目指的是台灣島,而非中華民國。因此,本條目指的是第一個概念,即『』『地理上的台灣』『』,而非政治上的中華民國。

任何指代中華民國國家的內容,都應該說明,並轉移到中華民國條目,否則將引起邏輯混亂。

例如:本條目不應該出現外交和軍事,以及任何可能涉及到金門馬祖的內容。這些內容應該轉移到中華民國條目。否則,這裡的台灣被偷換成了「中華民國」。

如果台灣島有外交,請問金門島應不應該有外交? 逍遙玉笛留言2023年10月27日 (五) 02:52 (UTC)

敝人有同感。這個問題在數年前討論過,但當時未能獲得共識。--Matt Smith留言2023年10月27日 (五) 08:16 (UTC)
台灣島才是地理概念,台灣、台灣島應分開為兩個條目。台灣的軍事、外交、政治應包含:大清在台灣軍事、日本在台灣軍事、現今中華民國軍事、曾經在台灣建立的政權外交、現今統治台灣的政權外交、曾經在台灣建立的政權政治、現今統治台灣的政權政治等。--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10月28日 (六) 09:55 (UTC)
如果台灣應刪除這些內容,那麼中國這個條目就應該刪除了。--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10月28日 (六) 10:03 (UTC)
不當類比,中國指的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國家,而台灣則是島嶼。逍遙玉笛留言2024年2月4日 (日) 20:26 (UTC)
如何定義所謂傳統意義?你個人認為嗎?那麼「中國」這片領土何嘗又不是一個土地而已?--桐生ここ[討論] 2024年2月7日 (三) 06:10 (UTC)
當今大中華地區主流的中國歷史是地域上的中國史,再摻雜一些漢本位思想,閣下逕以「中國指的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國家」概括亦屬偷換概念。(但我確實認為臺灣條目的問題需要解決)——T I O U R A R E N 留言 2024年2月12日 (一) 15:24 (UTC)
(※)注意中國條目第一句話就說的本條目是指的「國家」,這裡既沒有偷,也沒有換。
本條目第一句話是島嶼,結果搞來搞去出現了外交軍事,條目內容偷偷換成了中華民國。
邏輯思維是很多維基百科編輯者的硬傷。--逍遙玉笛留言2024年2月18日 (日) 01:21 (UTC)
「台灣」也可以是地理概念。--Matt Smith留言2023年10月29日 (日) 08:14 (UTC)
台灣到底是什麼概念,應該由條目第一句話決定。一旦決定了,就不應該中途偷換。--逍遙玉笛留言2024年2月18日 (日) 01:22 (UTC)
軍事和軍事史是兩個東西,偷換概念。逍遙玉笛留言2024年2月4日 (日) 20:07 (UTC)
我認同應該依據事實嚴謹界定中華民國與台灣的內涵,中華民國是政權,應著重政權的描述,台灣是島嶼,應著重島嶼地理、歷史、文化的描述。但我強調是著重不同的內容,而不是用二分法來決定什麼內容歸屬誰。因為就本體論而言政權無法脫離土地而自存,而土地上既然存在政權,也就獲得政治的屬性。兩概念事實上就是存在重疊性,而且不幸的是對中華民國和台灣來說,這個重疊的範圍變動非常大,取決於觀點。換個集合論表述就是,「台灣的政治內容」與「中華民國的政治內容」均為非空,也不是互斥集,而且交集可大可小,因人而異。所以有沒有可能不是別人偷換概念,而是你預設立場?不要讓立場凌駕事實,那無助於討論。 — 𝕶𝖎𝖆𝖓𝖐𝖔𝖐留言2024年2月6日 (二) 05:48 (UTC)
偷換概念跟立場無關,本條目一直在台灣和中華民國概念之間偷偷遊走。--逍遙玉笛留言2024年2月9日 (五) 03:49 (UTC)
要釐清中華民國的主體是中華民國政府,台灣的主體是島嶼,過度擴張台灣條目對金門澎湖這些非嚴格意義上的台灣不公平。 Willie9815留言2024年2月13日 (二) 11:28 (UTC)
台灣這個主體上,與人相關的所有內容都應以歷史角度看待,政治重疊部分簡述並導引至主要條目即可 Willie9815留言2024年2月13日 (二) 11:34 (UTC)
這不是公平的問題,而是邏輯上無法成立。
邏輯,是本條目的硬傷,也是很多維基百科編輯者的硬傷。--逍遙玉笛留言2024年2月18日 (日) 01:23 (UTC)

拆分為台灣、台灣島

見上方討論: 台灣島才是地理概念,台灣、台灣島應分開為兩個條目。台灣的軍事、外交、政治應包含:大清在台灣軍事、日本在台灣軍事、現今中華民國軍事、曾經在台灣建立的政權外交、現今統治台灣的政權外交、曾經在台灣建立的政權政治、現今統治台灣的政權政治等。

台灣應包含這些政治、軍事、外交、文化、歷史等內容,就像中國這個條目是文化、地理和歷史意義上的「中國」

因此提議拆分「台灣島」為純地理內容,而「台灣」條目為文化、地理和歷史意義上的「台灣」。--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10月28日 (六) 10:15 (UTC)

意義不大,照你這麼說不如把『中華民國』改為台灣, 「台灣」改成台灣島更符合。
但是現台灣政府自稱「中華民國」,所以我認為維持當下相對合適。--Eric Stone留言2024年1月11日 (四) 08:58 (UTC)
  • (-)反對 尤其反對台灣應包含這些政治、軍事、外交、文化、歷史等內容,注意,外交是只有主權國家才有的內容。台灣從來就不是一個主權國家。建議,本條目重新定向到中華民國,地理,文化,歷史等非政權內容遷移到台灣島,尤其不能寫入軍事,外交,行政區劃這種本屬於中華民國的內容。台灣條目撤銷。 注意,軍事和軍事史是兩個概念。台灣軍事史是台灣歷史的一部分。反對有台灣外交一章節,台灣從來沒有獨立成為一個國家,不存在台灣外交,只有大清外交,日本外交,中華民國外交。逍遙玉笛留言2024年2月5日 (一) 03:14 (UTC)
    @Amphylite「台灣從來沒有獨立成為一個國家」,請問你知道台灣民主國嗎?--桐生ここ[討論] 2024年2月7日 (三) 06:06 (UTC)
「台灣」條目包含政治、文化、地理和歷史方面內容,是標準且嚴謹的;將政治要素從「台灣」條目剔除,是有政治立場且偏頗的行為,不符合維基標準。--Hello, World🐣留言2024年2月11日 (日) 08:58 (UTC)
(※)注意 請不要曲解,不是將政治要素剔除,而是反對利用中華民國條目給本條目貼紙,請不要混淆邏輯。 逍遙玉笛留言2024年2月16日 (五) 05:37 (UTC)
  • (※)注意:「臺灣島」這名稱較常見於大陸與港澳的資料,臺灣人較常直接稱「臺灣」,或者再特稱為「臺灣本島」或「本島」,這畢竟是政治因素導致的結果。一些臺灣的資料也會使用「臺灣島」來稱呼,包含一些學術性的著作,惟較少見。我對條目拆分後要使用何種名稱沒有什麼堅持,但認為拆分時應當留意這點。——T I O U R A R E N 留言 2024年2月12日 (一) 15:09 (UTC)
反對,台灣條目本來就泛指所有在這個地方上的人事時地物,無需再另外區分。
再者,看清楚你自己的提案「提議拆分「台灣島」為純地理內容,而「台灣」條目為文化、地理和歷史意義上的「台灣」」,你把地理的部分囊括了兩次,請問你要怎麼拆?
除非台灣的地理內容份量足以獨立成為一個條目,否則無須畫蛇添足。 Willie9815留言2024年2月13日 (二) 10:44 (UTC)
@Willie9815所以你認為文化和歷史意義上的台灣應該按照逍遙玉笛的觀點刪除,然後台灣條目只能介紹純地理內容,不能介紹文化和歷史、外交、政治,這些內容只能存在於中華民國,台灣本身沒有歷史和文化,對嗎?--桐生ここ[討論] 2024年2月13日 (二) 11:50 (UTC)
不是,我的意見如下:
台灣這個主體上,與人相關的所有內容都應以歷史角度看待,政治重疊部分簡述並導引至主要條目即可 Willie9815留言2024年2月13日 (二) 11:54 (UTC)
另外針對不是國家沒有外交的部分,姐妹市就是反例,但一樣可以透過導引到中華民國外交或台灣外交條目部分來處理。 Willie9815留言2024年2月13日 (二) 12:17 (UTC)
我已經說了不下五遍,但是本維基百科編輯者邏輯能力不足以理解。
本條目存在偷換概念的問題,偷偷將台灣島換成中華民國。
本條目最大的問題是利用中華民國給台灣貼紙,表面上寫台灣外交,其實是中華民國外交,等於偷換了台灣的概念。逍遙玉笛留言2024年2月16日 (五) 05:39 (UTC)

台灣條目中的中華民國內容

台灣條目本身有不少內容應該轉移到中華民國條目。例如台灣軍事。

台灣軍事一章裡面有這麼一句話「與中華民國軍事幾乎重疊。」,其實這句話給讀者一種錯覺,好像是台灣軍事和中華民國軍事是兩套幾乎重疊的系統,但是這完全不是台灣和中華民國的關係。

正確的做法是在條目的一開始,就說明,「台灣是中華民國領土的主體部分」,把台灣和中華民國的關係理順,然後就刪掉台灣軍事一章,不需要畫蛇添足說「與中華民國軍事幾乎重疊」。也不需要每一章都寫「與中華民國條目重疊」

同理,外交,政治也要刪除。 逍遙玉笛留言2023年10月26日 (四) 16:04 (UTC)

臺灣的「現在」幾乎與中華民國重疊。是以在單純的地理內容以外,各個不屬於島嶼應該有的內容章節頂多應該講沿革。可以提到「現在」,但篇幅不應該占主軸。——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10月27日 (五) 07:36 (UTC)
應該像英維一樣,將台灣地理和台灣島合併才是。「中華民國」實際上是佔著「台灣」該寫的東西來寫(反過來說也一樣)。比如說「中華民國#文學出版」,談的是台灣文學。很少人會將「台灣文學」說成「民國文學」。(民國文學一般是指民國49年前的文學。這個詞就是這樣政治不正確,台灣學者都是這樣說) Ghren🐦🕛 2023年10月27日 (五) 16:30 (UTC)
台灣軍事應包含大清在台灣軍事、日本在台灣軍事、現今中華民國軍事等內容,如果改成現在版本的軍事章節什麼都不寫,這合適嗎?--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10月28日 (六) 09:47 (UTC)
這不是合不合適的問題,而是大多數地方名、行政規劃的內容只是描述當代的軍事、經濟、文化內容。這些過去的軍事、經濟、文化內容大多數是放在專門的XX文化、XX文化史(又或者上個「朝代」、「政權」、「行政區劃」)那裏。 Ghren🐦🕐 2023年10月29日 (日) 05:06 (UTC)
那就簡單描述一下當代軍事,然而現在就放一張圖。--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10月29日 (日) 05:24 (UTC)
那不是和「中華民國」重覆了嘛。 Ghren🐦🕓 2023年10月29日 (日) 09:43 (UTC)
所以現在是「開局一張圖,內容全沒有」。--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12月5日 (二) 08:55 (UTC)
我的建議本來就是啥都不要寫啊。--Ghren🐦🕚 2023年12月7日 (四) 03:37 (UTC)
我贊成。可以從大肚王國開始講原住民的軍事,再講荷蘭駐軍,再講清朝來台之後的駐軍,馬關條約之後日治時期的軍事情況,最後是ROC來台。這才是「台灣軍事」。----GCMG(TALK) 2023年11月2日 (四) 11:12 (UTC)
軍事史和軍事是兩個東西。不要偷換概念。--逍遙玉笛留言2024年2月5日 (一) 03:11 (UTC)

台灣、台灣島拆分

在查看Talk:臺灣當前的討論後,發現這個曾經的討論:Talk:臺灣/存檔四#反對將臺灣條目簡化為純「地理」條目

我的意見是同User:Kolyma,台灣應包含這些政治、軍事、外交、文化、歷史等內容,就像中國這個條目是文化、地理和歷史意義上的「中國」

因此提議拆分「台灣島」為純地理內容,而「台灣」條目為文化、地理和歷史意義上的「台灣」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10月28日 (六) 10:08 (UTC)

「中國」是因為有一中各表這種東西來起爭議,「台灣」沒有什麼爭議可言吧,兩者沒有什麼可以對比的可能性。 Ghren🐦🕐 2023年10月29日 (日) 05:12 (UTC)
台灣這爭議顯然更大吧。而且如果說中國是因為一中各表,那麼可以使用消歧義頁,沒有必要單立條目,同樣中國這些過去的軍事、經濟、文化內容可以放在專門的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史(又或者上個「朝代」、「政權」、「行政區劃」)那裏。--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10月29日 (日) 05:28 (UTC)
「中國」這個例子本身是不合理。只有您維會將「中國」這個概念從「大中華」角度來寫,而不從政權角度寫。「中立的觀點」說的是談的是先有「觀點」,再追求「中立」,您維的「中國」條目感覺是為「中立」而「中立」,不考慮大多人的觀點是什麼。既然大多數的人觀點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中國」,那就兩個寫成一個就好了。感覺是台灣部份人的史觀放到您維,結果變成這個樣子。 Ghren🐦🕓 2023年10月29日 (日) 09:40 (UTC)
我贊成說大多數人的觀點確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但我不贊成說大多數人的觀點是「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例如「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指的是PRC古代(1949-1979)和PRC近現代(1979至今)嗎?顯然不是吧。----GCMG(TALK) 2023年11月2日 (四) 11:09 (UTC)
臺灣條目的地理章節完全就可以容納所有臺灣(本島)相關地理內容,哪裡有需要拆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10月29日 (日) 08:56 (UTC)
意見 如果拆分的話會分得比較詳細,「台灣島」為純地理內容,「台灣」為文化、地理和歷史意義上的台灣。如果不拆分,在臺灣條目的地理章節cover台灣島的內容也是OK的。台灣島作為世界重要島嶼之一,為它單獨建立一個條目本身也是合理的。
不過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英文維基百科,只有臺灣(其實就是中華民國的條目,有點亂來了),沒有台灣島;只有賽普勒斯,沒有賽普勒斯島;只有巴林,沒有巴林島。在中文維基百科,除了台灣以外其它幾個都是既有國家的條目也有島嶼的條目,分得比較細緻。如果按照中文維基百科的標準,似乎拆分會比較合理一些?我個人的意見其實是都可以,無所謂。2001:8003:9100:2C01:64A3:17A8:BE85:E0A2留言2023年11月29日 (三) 03:16 (UTC)
有巴林島(en:Bahrain_Island)和巴林(en:Bahrain),前者是後者政體占的大島;有賽普勒斯島(en:Cyprus (island)但重定向過)和賽普勒斯(en:Cyprus),前者不只有後者這唯一政體。所以台灣的含義,可能只單純大島、或者包含周邊部分島群的地區整體,或者過去至將來可能建立的以此上居民民族形成的完全獨立政體,或者現在從中國大陸遷移過去的「殭屍」政體,都可能混淆其中。——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2月5日 (二) 05:52 (UTC)
如果按照常用名稱的話,現在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一直在英文語境中強調「TAIWAN」而弱化「ROC」的概念,所以按照命名規則的話,取英文取常用且最簡的條目命名自然是以「TAIWAN」指定命名這個地區及其上面的政權,「China」類似同理。而這邊主要有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Wikipedia:格式手冊/兩岸四地用語的存在,只能將這些地區與其上面的政權如此「清晰」區分。——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2月5日 (二) 03:33 (UTC)
或者最好的策略是以爭議時間點(也就是ROC政府接管台灣)為大致基點,台灣側重於此基點之前的文化、歷史、人文,及不區分時間點的地理性質的內容,中華民國側重於此基點之後的文化、歷史等人文內容,及現時政權的內容,而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則側重於現時政權在中國大陸時的政權為基礎的內容。——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2月5日 (二) 03:3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