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蒙醫學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小作品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醫學專題 (獲評小作品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醫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醫學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小作品級小作品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小作品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部分內容侵犯版權:[1]

早在13世紀以前,蒙古族人民就發明和運用了許多適合當時生產方式、生活習慣及地理氣候特點的藥劑療法,如「合迪兒」烈性藥和灸療、浴療、正骨、治療外傷、馬奶酒療法、飲食療法等。特別是外科正骨術、蒸氣熱罨法、牛羊瘤胃反芻物熱罨療法、熱血浸療法等,在當時都是非常實用而有效的療法。其中灸療和熱敷療法還先後傳到了內地和西藏。13世紀以後,隨著蒙古族同國內各民族和阿拉伯歐洲各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增加,內地和國外的一些藥物及療法開始傳入蒙古地區,使其醫療經驗和藥物方劑方面的知識得到了豐富和發展。

時期,蒙古族醫學又吸收了藏醫漢醫的理論和臨床經驗,使其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醫學理論方面,在原有古代蒙醫初步醫療理論的基礎上,不斷整理提高,形成了陰陽學說五大元素學說寒熱對立統一學說、七元三穢學說、六因辯證學說、臟腑經絡學說等基本理論體系。湧現出了淖爾吉·墨爾根、占布拉、伊希巴拉珠爾、占布拉道爾吉、尤日格丹達爾等許多著名的蒙醫學家。編撰出了《方海》、《四部甘露》、《蒙藥正典》、《甘露之泉》、《脈診概要》、《白露醫法從新》、《蒙醫蒙藥選粹》等數十部醫學巨著。其中《蒙藥正典》一書就收入879種藥物,並附有藥物插圖576幅。與此同時,臨床分科亦日益詳細,相繼分化出骨傷科、內科、瘟科、傳染病科、婦科、兒科、皮膚科、五官科等。

目前,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就建立了幾十所蒙醫院、中蒙醫院、蒙醫研究所、蒙醫學院等。蒙醫醫療機構和幾個蒙藥製藥廠,可生產各種蒙藥製劑或蒙成藥350多種。

--Shizhao 16:27 2003年10月14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