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蘇花公路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臺灣專題 (獲評初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臺灣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臺灣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需要擴充[編輯]

路況說明、蘇花公路經過行政地區、行經該處的地質、常傳出道路災情事件、蘇花公路遭到封閉與宜蘭花蓮兩縣有何影響。—yiken 2007年8月19日 (日) 07:32 (UTC)[回覆]

討論[編輯]

原文: 在觀音一號橋的觀音石上,有一台灣省公路局於民國五十年代所立碑文,內容說明當年山上落下巨石,此巨石插入路基三、五公尺深,無法移除,公路只好改線,後來此巨石遂被命名為觀音石,石上繪有觀世音菩薩像供人膜拜。

討論: 差很大,原始不知出自何處?現場"84年9月"(1995年)立的碑文記載巨石係"82年3月"(1993年)墜落,入土二點五公尺。"無法移除"說看不懂。觀音石係落在第二觀音橋畔,與第一橋無關。命名來由應參照"49年"5月(1960年)觀音瀑的原始由來,除了巨石是山上掉下來的,原文其他介紹都有待商榷。Xparis (留言) 2009年10月28日 (三) 15:04 (UTC)[回覆]

原文:蘇花公路沿線最著名的景點是清水斷崖,主要界於崇德到和仁之間,有和中(姑姑子)、清水、石硿、得其黎(崇德)等四處構成約有十數公里斷崖。

討論:清水斷崖要不要包括姑姑子斷崖是有點弔詭,個人認為最主要癥結是兩者山系不同,同時太魯閣國家公園亦未將姑姑子斷崖包含在內。蘇花公路和中以南舊稱斷崖道路,從(現)和平隧道通行後姑姑子斷崖也走入歷史,可惜。至於石硿與得其黎歷史上雖有分別,但沿岸斷崖在地理上石硿往得其黎/擢其力斷崖是一體的,不可一分為二。若依原文所述清水斷崖要包含"四處"的話,應將卡那崗斷崖獨立包括進來,未見。Xparis (留言) 2009年10月28日 (三) 15:44 (UTC)[回覆]

內政部警政署函[編輯]

[1]

「經本署統計,蘇花公路……造成1,046人死亡(現場死亡或24小時內死亡)、1萬3,488人受傷。」

--Mewaqua 2012年6月16日 (六) 12:37 (UTC)[回覆]

6027[編輯]

為什麼要蓋蘇花公路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蘇花公路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8年7月30日 (一) 05:29 (UTC)[回覆]

臨海道路路寬的問題[編輯]

原文如下 1916年,臺灣總督府眼見島內局勢穩定,開始著手於開鑿「東海徒步道」,費時7年,將路寬拓增至12台尺,於1923年完工後,可供辦公、行旅之人來往,但車輛依然無法通行。 1925年為了使車輛通行,將路幅拓為3.56公尺之寬

經查 1 臺尺 = 30.303 公分;12台尺=30.303X12=363.6公分,等於3.636公尺 1923年完工的路就已經比1925年還要寬,為何要要拓寬,所以1923年的數字是否有誤? 請查明,謝謝--2001:B011:7C01:D358:B86F:9690:936:E876留言2023年9月11日 (一) 06:3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