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Ubi panis ibi patria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Ubi panis ibi patria拉丁語,意為「哪裡有麵包,哪裡就是我的國家(或家、祖國)」。據法國作家michel guillaume jean de Crèvecœur在其著作《什麼是美國人》(他的系列作品《letters from an american farmer》中的第三部)中的說法,這句話是所有移民到美國的歐洲人的共同的座右銘[1]。但這句話究竟是起源於Crèvecœur的著作還是源於他人之手,目前尚無從得知。

另外,這句話有可能源於另一句座右銘「Ubi bene ibi patria」(字面翻譯為「在哪裡日子過得好,哪裡就是祖國」)。而這句話又與羅馬悲劇詩人帕庫維烏斯所寫的一句詩(曾被西塞羅引用)相近:patria est ubicumque est bene(節選自圖斯庫盧姆辯論tusculanae disputationes,公元前45年) [2] [3]。法國哲學家讓-雅克·盧梭也曾在寫於1772年的《論波蘭政府》(considerations on the government of poland)中間接提到了這句話。

參考文獻[編輯]

  1. ^ Ubi panis ibi patria. iron.lmc.gatech.edu. 4 February 2010 [31 Januar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1 February 2014). 
  2. ^ Latin, M. TVLLI CICERONIS TVSCVLANARVM DISPVTATIONVM LIBER QVINTVS,108
  3. ^ Commentary by J. B. Bamborough with Martin Dodsworth, in 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vol. V, p. 24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ommentary on 2174: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