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C2873293821/沙盒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斯摩倫斯克戰役(194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蘇戰爭的一部分

斯摩倫斯克戰役
日期1941年7月6日–1941年8月5日
地點
結果 納粹德國獲勝
參戰方
納粹德國 蘇聯
指揮官與領導者
費多爾·馮·博克
海因茨·古德里安
赫爾曼·霍特
阿道夫·施特勞斯
馬克西米連·馮·魏克斯
京特·馮·克魯格
阿爾伯特·凱薩琳
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
費奧多爾·庫茲涅佐夫
安德烈·葉廖緬科
兵力
581,600人[1]
700輛坦克
傷亡與損失
45,000傷亡 280,000人被俘
50,000人傷亡[2]
損失所有坦克

斯摩倫斯克戰役(德語:Kesselschlacht bei Smolensk,斯摩倫斯克包圍戰;俄語:Смолен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ая обороните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Smolenskaya strategicheskaya oboronitelnaya operatsiya,斯摩倫斯克戰略防禦行動)是德國中央集團軍屬下的由海因茨·古德里安指揮的德國第2裝甲軍團及由赫爾曼·霍特指揮的德國第3裝甲軍團蘇聯紅軍的由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指揮的西方方面軍、由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指揮的預備隊方面軍、由陀思妥耶夫斯基·庫茲涅佐夫指揮的中央方面軍及由安德烈·葉廖緬科指揮的布良斯克方面軍的一場大型包圍戰,戰役中蘇軍第16、第19及第20軍團被包圍在斯摩倫斯克以南,但第19軍團之主力卻逃出了包圍圈,結果大部份蘇軍衝破了包圍,阿道夫·希特勒聲稱數場包圍戰的結果已代表蘇聯已經戰敗,及集中力量從經濟上摧毀蘇聯。

背景[編輯]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德軍於6月26日攻占明斯克,將第3、10軍團主力和第4軍團一部包圍,重創第4、13軍團。與此同時,第24摩托化軍向東繼續前進,於28日攻占博布魯伊斯科。但德國第2、9軍團被蘇軍在明斯克地區,只有第2、3裝甲集群得以向前。

第3裝甲集群的第57摩托化軍在7月4日於齊斯納西北渡過別列津納河,但是未能擴大橋頭堡;第7裝甲師於攻占勒佩爾,但由於道路不佳停止了前進。[3]在南側,經過激戰,德軍於7月2日攻占鮑里索夫並奪得別列津納河畔的橋梁,但是蘇軍摧毀了前往第聶伯河的橋梁,第2裝甲集群推進緩慢。[4]7月6日,蘇軍第5、7機械化軍對德軍在先諾附近的防線發起進攻,但是損失慘重。7日,第3裝甲集群越過烏拉河,並於9日占領維捷布斯克。第2裝甲集群推進至第聶伯河西岸。

戰役過程[編輯]

第1階段:德軍越過第聶伯河和蘇聯的反擊[編輯]

第2裝甲集群的進展[編輯]

7月10日,第47摩托化軍、第46摩托化軍、第24摩托化軍依次從科佩西什克洛夫貝霍夫渡河。次日,德軍成功建立3個橋頭堡。第47摩托化軍向斯摩倫斯克方向,第46摩托化軍向波奇諾克方向,第24摩托化軍向羅斯拉夫爾方向前進,而莫吉廖夫被繞過了。[5]第47摩托化軍於14日攻占奧爾沙和格拉斯尼,15日就逼近斯摩倫斯克。在經歷了3天的戰鬥後,第29摩托化師突破蘇第129、152步兵師的防線,占領斯摩倫斯克,但是損失慘重,無力向東封鎖包圍圈。第46摩托化軍於14日攻占戈爾基,15日占領索日河畔的姆斯齊斯拉夫並繼續向東,於19日攻占葉利尼亞[6]第24摩托化軍從14日從橋頭堡達成突破,次日,第3裝甲師攻占喬瑟,包圍了莫吉廖夫;第4裝甲師攻占斯拉夫哥羅德。蘇軍約12個師被包圍在莫吉廖夫,包括第26和第28裝甲師。[7]

但是,在13日,蘇第21軍團向博布魯伊斯克方向發動了反擊。13日,蘇軍收復羅加喬夫日洛賓,其中第232步兵師前進了近80公里並攻占格盧斯基。但是蘇軍很快被德軍第2軍團的第53軍阻擊,並且在一周之內,德軍重新攻占羅加喬夫和日羅賓。[8]

第3裝甲集群的進展[編輯]

第3裝甲集群的進攻沿著兩條軸線展開:維捷布斯克—涅韋爾和維捷布斯克—斯摩倫斯克。 第39摩托化軍向斯摩倫斯克進攻。第7裝甲師於13日晚占領傑米多夫,蘇第25步兵軍倉皇而逃,其指揮官被俘虜。15日,第7裝甲師占領杜霍夫希納,並隨後沿著公路迅速攻占亞爾采沃,渡過沃利河,封鎖了斯摩倫斯克—莫斯科公路。第20裝甲師則向北,於15日攻占博爾,並封鎖了別雷南部;第18摩托化師向北攻占烏斯維亞特,掩護著第7裝甲師的側翼;第20摩托化師則留在維捷布斯克。但是,由於沒有步兵師的支援,第39摩托化軍長達194公里的防線十分脆弱。[9]

而對於第57摩托化軍而言,由於第16軍團占領奧波奇卡德里薩謝別日,蘇第27軍團的防線被洞穿,迫使第22軍團回撤,暴露了側翼。7月13日,第57摩托化軍從橋頭堡出發,向波洛茨克以北發起進攻。第19裝甲師擊垮了蘇第62步兵軍的防禦,疾馳68公里,於15日推進至涅韋爾城郊,並在16日擊敗蘇第48裝甲師,攻占涅韋爾。第16軍團的第12步兵師也在向涅韋爾方向前進,試圖將第22軍團包圍在涅韋爾西南。而隨著第9軍團第23、51軍的到來,波洛茨克於15日被攻占,第22軍團的西德維納河防線被徹底摧毀,第22軍團本身也被切為兩截。[10]

=第2階段:莫吉廖夫陷落,包圍圈封閉[編輯]

1941年7月19日,希特勒下達第33號元首令,要求在清理被包圍的蘇軍之後,用步兵向莫斯科推進,而讓第2裝甲集群向第聶伯河東岸包抄。但是古德里安希望以葉利尼亞作為跳板向莫斯科發起進攻。此時,包圍圈只在索洛維耶沃地區未能閉合。但是,德第18裝甲師仍被牽制在斯摩倫斯克,其可用坦克數僅有12輛,無法繼續向東前進。[11]17日,羅科索夫斯基少將抵達西方方面軍指揮部,著手組建亞爾采沃集團,試圖奪回亞爾采沃。

包圍圈的關閉[編輯]

在包圍圈西側,17日,第12裝甲師占領利奧茲諾;18日,第5軍的第5步兵師趕到利奧茲諾,並對斯摩倫斯克包圍圈西部的蘇軍施加壓力。20日,第5軍占領魯德尼亞,第39摩托化軍得以將第12裝甲師調去支援堅守亞爾采沃的第7裝甲師。在包圍圈南側,蘇第16軍團在22日發動了對斯摩倫斯克的反攻,最終失敗。而由於第9軍的到來,第2裝甲集群得以將第17裝甲師東調。在包圍圈東側,亞爾采沃軍團成功在19日重占亞爾采沃並度過沃丕河。但是數日之後,亞爾采沃再次易手。

第3階段:羅斯拉夫爾、大盧基方向的攻勢[編輯]

戰役之後[編輯]

由於德軍未能及時封閉空隙,令200,000蘇軍士兵逃脫,希特勒因而放棄包圍戰術理念,巴巴羅薩行動已進行了4個星期,令希特勒及其最高統帥部清楚認識到,雖然遭到人員及物質的巨大損失,但蘇聯仍未崩潰,中央集團軍兩翼在蘇軍反攻下遭到削弱,希特勒決定中央集團軍的坦克應被調往北方集團軍南方集團軍作戰,因為德國應通過在經濟上的打擊來打敗蘇聯,表示德軍應快速攻佔列寧格勒及南方的農產品基地及油田,而幾乎整個斯摩倫斯克在戰役中被摧毀,1985年,斯摩倫斯克被頒發英雄城市稱號。

附錄[編輯]

  1. ^ The Battle for Moscow - Part II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07-04.
  2. ^ The Battle for Moscow - Part II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07-04.
  3. ^ Glantz 2010,第63-64頁.
  4. ^ Glantz 2010,第65-70頁.
  5. ^ Glantz 2010,第99-100頁.
  6. ^ Glantz 2010,第121頁.
  7. ^ Glantz 2010,第122頁.
  8. ^ Glantz 2010,第128頁.
  9. ^ Glantz 2010,第115頁.
  10. ^ Glantz 2010,第116-117頁.
  11. ^ Glantz 2010,第160-161頁.

參考資料[編輯]

  • Glantz, David M. Barbarossa Derailed, Volume 1: The German advance to Smolensk, the encirclement battle,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Soviet counteroffensives, 10 July-24 August 1941. Helion and Company. 2010. ISBN 9781906033729. 
  • Heinz, Guderian. Panzer Leader. Dutton. 1952. 
  • Hoth, Hermann; Lyons, Linden. Panzer Leader. Casemate. 1952. ISBN 9781612002699. 
  • Glantz, David M. Barbarossa Derailed: The Battle for Smolensk 10 July-10 September 1941 Volume 2: The German Offensives on the Flanks and the Third Soviet Counteroffensive, 25 August-10 September 1941. Helion and Company. 2012. ISBN 9781906033903. 

其他[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