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Fire-and-Ice/沙盒/40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毛澤東終生治學,早年讀中國四書五經等,中年讀西方社會科學與哲學,晚年讀國內外歷史與傳記等。在延安初期,他研讀並詳細批註米丁著、沈志遠譯《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1936年12月初版),進而整理出《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最終寫成哲學專著《實踐論》與《矛盾論》,並成為其後續重要著作的哲學基礎[1]。毛澤東一生酷愛讀史,晚年尤好二十四史,他幾乎通讀,多讀重點史冊或篇章。他評點《三國志·劉表傳》:「虛有其表」;評點《南史·梁高祖本紀》:「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註 1];評點《宋史·太祖本紀》:「不擇手段,急於登台」;等等[2]。他讀書時既讀又記、既批註又發揮[3]:495

參考[編輯]

  1. ^ 龔育之 石仲泉. 〈从《实践论》谈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0 [2014-08-11]. ISBN 97871080333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5). 
  2. ^ 毛澤東.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评文全本(16册). 北京: 中國檔案出版社. 1999. ISBN 9787801660176. 
  3.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特里尔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李銳,《毛澤東早年讀書生活》,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年初版,ISBN 7-205-02065-4
  • 《毛澤東晚年讀書研究札記》


引用錯誤:頁面中存在<ref group="註">標籤,但沒有找到相應的<references group="註"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