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eAPrisoner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riteAPrisoner.com
成立時間2000 年
類型組織
總部Edgewater, Volusia County, Florida, 美國
會員
10,000 名囚犯會員,41,000 名非囚犯會員,22,000 論壇會員
官方語言
源語言為英文
網站

WriteAPrisoner.com (監獄筆友)是一家位於美國佛羅里達的在線機構,它的目標是:通過多種方式減少重複犯罪,涉及方式包括:1)與外界筆友保持積極的書信往來;2)受教育機會;3)就業安置途徑;4)針對各種相關問題的綜合資源指導;5)為受犯罪影響的兒童提供獎學金。該網站最初的建立主要是發布筆友簡介和為囚犯申請法律援助提供一個平台,現已發展成為採取更全面方法來解決囚犯生活問題的特色網站。[1] 該網站解決諸多與監獄相關的問題,目前為囚犯提供 8 項不同方面的服務及資源信息:1)筆友簡介;2)教育概覽;3)就業概覽;4)住宿安置概覽;5)法律概覽;6)囚犯藝術;7)囚犯博客;8)囚犯詩歌。

簡介[編輯]

監獄筆友網站成立於 2000 年 ,在該網站發布的囚犯簡介通常多達 7,000 余份。隨著監禁囚犯的增長趨勢(1980 年至 2000 年之間美國監獄囚犯人數翻了兩番),家庭和社會均感受到了由此產生的深遠影響。2007 年的經濟衰退使整個監獄系統的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密蘇里州州長傑伊ˑ尼克森(Jay Nixon)成立了一個專門工作組,以尋求降低監獄成本,這一行動更加突出了經濟的衰退。[2] WriteAPrisoner.com網站的使命是:減少重複犯罪,從而減輕對家庭和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除此之外,網站還涉及到多種人權活動及倡導。

該網站:

  • 開辦了一個交互式論壇,囚犯的朋友和家人可在此互相交流,提供建議、支持和指導;
  • 提供「再就業」(Back to Work)支持,「再就業」是為年度內即將釋放的囚犯提供的免費在線發布簡歷服務;[3][4]
  • 協調「監獄圖書」(Books Behind Bars)計劃,這是一項提高文化水平並推廣受教育機會的計劃;[5]
  • 發布免費的綜合「監獄資源目錄」(Prison Resource Directory)和「受害人資源目錄」(Victim Resource Directory);[6]
  • 通過其受犯罪影響兒童獎學基金(Children Impacted by Crime Scholarship Fund)提供大學獎學金;[7]
  • 為部分選取的獲釋貧困囚犯提供免費的「歡迎回家系列組合」(Welcome Home Kits);[8]
  • 代表囚犯接收電子郵件,列印郵件,並每月分兩次把它們郵寄給囚犯;
  • 為囚犯發布免費的自助系列專欄,涵蓋教育、就業、在監獄中教養子女、信用修復等主題。[9]

WriteAPrisoner.com 通過綜合分析提供經驗證據,支持由通信建立的積極關係有助於減少重複犯罪的主張。[10] 大量研究探討了囚犯與外界建立並保持積極溝通的重要性,尤其是探視的重要性,如明尼蘇達州 2011 年的 5 年研究項目,這些研究引證了這對囚犯、整個社會以及懲教部(Departments of Corrections )帶來的諸多益處。[11] 在監禁期間保持良好精神狀態的囚犯重複犯罪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背景[編輯]

WriteAPrisoner.com網站上約有 10,000 名囚犯的簡介,其中大部分囚犯被關押在美國。然而,該網站還列有國際囚犯。 縱然該網站不向囚犯提供任何形式的網際網路訪問途徑,但它仍常常被媒體稱作囚犯的 MySpace 和 Facebook。[12][13][14] 儘管有人將它與社交媒體相比,[15]但大多數機構仍把它看作是升級版的傳統筆友郵件。[16]該網站最初以筆友為重點,如今已發展成為涵蓋諸多相關領域的特色網站,如其監獄圖書(Books Behind Bars)和再就業(Back to Work)計劃、為囚犯及其家人提供的資源、為犯罪受害者提供的資源,此外,它還發布相關主題的免費自助指導,如入監、監禁期間的繼續教育和在監獄中的信用修復等。互動功能包括調查投票和聊天,最注重網站的國際論壇(Internet forum),囚犯的朋友及家人可在論壇分享故事和建議。論壇的許多參與者都是該網站囚犯的筆友。討論的主題包括分享與囚犯通信以及探訪囚犯有關方面的建議。該網站每年向囚犯收費 40 美元,以發布他們的簡介和照片,公眾可免費查閱這些資料。囚犯無法收到電子郵件,因為他們不可訪問網際網路。該網站鼓勵直接向囚犯寫信,或通過其免費的電子郵件轉寄服務發送首封郵件。網站響應社會發展趨勢,開始關注犯罪預防,並於 2010 年推出了其姊妹網站 CrimeFreeKids.com。[17] 該網站維護自己的 Facebook 頁面[18] 和 Twitter 帳戶,[19] 而且,它還利用網站提醒功能,通知相關委託人有關時間緊迫或有時效性的問題,如寫信活動、自願指導那些父母被監禁的兒童或媒體邀請等。由於不尋常的業務性質,許多報紙和期刊文章都曾介紹過該網站,而且該網站的所有人亞當ˑ洛弗爾(Adam Lovell)也曾被多家媒體機構採訪。在 2006 年,由於 WriteAPrisoner.com 在監獄亞文化領域的廣泛影響,GoDaddy 老闆鮑勃ˑ帕森斯(Bob Parsons)於其廣播電台成立一周年之際選擇對洛弗爾進行採訪。[20] 洛弗爾在自己網站建立了其個人博客[21] 親自參與交流具體的主題,並且他還為 QuintCareers.com 撰寫客座文章,為前罪犯尋找工作提供建議。[22]

挑戰[編輯]

在 2003 年 7 月,蘇珊ˑ史密斯(Susan Smith)在 WriteAPrisoner.com 網站上發布個人簡介尋求筆友,她是一位殺死自己孩子的年輕母親,該網站由此引起了全國媒體的廣泛關注。[23][24] 南卡羅來納州懲教部還曾發布了一篇與此事件相關的新聞稿。[25] WriteAPrisoner.com 應史密斯要求刪除了其簡介。[26] 當網站代言人使用「畸形秀」一詞來形容媒體對蘇珊ˑ史密斯故事的報導時,網站收到了一些批評。[27] 該網站後來發布了一篇新聞稿,表示歉意,並同時說明這一用詞已被斷章取義。許多節目專題報導了該網站,如 20/20[28] 和 (好萊塢真實故事)。[29] 該網站聲稱要避免『震驚媒體』和惡名昭著的囚犯,已撤銷並拒絕了囚犯簡介,避免譁眾取寵。小肯尼斯ˑ福斯特(Kenneth Foster, Jr.)在計劃行刑的數小時前獲得了德克薩斯州長里克ˑ佩里(Rick Perry)的緩期執行批准,[30]他在該網站上留有個人簡介。 [31] 在 2006 年 3 月,該網站發布了艾德里安ˑ皮勒(Adrian Peeler)的個人簡介,他是一名殺害 8 歲小男孩及其母親的兇手 ,這在當地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32] 當這一事件被康乃狄克郵報(Connecticut Post)特別報導後,該網站立即刪除了皮勒的簡介。此外,該網站還曾重點介紹過涉及謀殺的皮勒兄弟羅素ˑ皮勒( Russell Peeler)的個人簡介。他的簡介也被該網站刪除。

涉及到的一些爭議包括囚犯的要求會誤導大眾。當密蘇里州調查數十名女囚犯欺騙男性筆友時,[33] WriteAPrisoner.com 網站的主動響應也帶動了公眾的積極響應。[34] 路易斯維爾大學(University of Louisville)進行的一項研究報導了,並非該網站上的所有囚犯均準確地報告了他們的罪行及犯罪日期。[35] 然而,該網站駁斥了這項研究。[36] WriteAPrisoner.com 在每一囚犯的個人簡介上提供其相應懲教部網站的連結,這樣以來公眾便可核實信息。WriteAPrisoner.com 的既定政策是,刪除任何被發現濫用該網站囚徒的個人簡介。[37]

法院[編輯]

WriteAPrisoner.com 已在監獄界和法院產生了影響。在 2009 年,該網站在 Perry v. Hicks 中被稱為原告,[38] 這是就違反囚犯第一修正案(First Amendment)權利對佛羅里達州提起的訴訟。[39][40] 在由佛羅里達司法研究所(Florida Justice Institute)提起的該訴訟中,該網站和 通過基督監獄事工獲得自由(Freedom Through Christ Prison Ministry) 被一同提及。[41] 有關囚犯筆友這一新興的第三方技術應用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接受。例如,美國聯邦上訴法院第七巡迴審判庭(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Seventh Circuit)支持囚犯接收在線筆友電子郵件列印資料的權利。[42]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第九巡迴審判庭(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Ninth Circuit)也發現,囚犯擁有通過網站尋求筆友的憲法權利。[43] 亞利桑那州通過了一項 House Bill 法案,禁止囚犯在 WriteAPrisoner.com 及類似網站上發布個人簡介。繼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簡稱ACLU)在法庭上挑戰該法案之後,一位聯邦法官裁定該法案違反憲法。[44] 考慮到立法將禁止囚犯使用社交媒體,如 Facebook,南卡羅來納州的官員特別將 WriteAPrisoner.com 從法案中排除,引證了 WriteAPrisoner.com 對囚犯信息的核查程序以及它不向囚犯提供網際網路聯繫途徑的事實。[45] 雖然 WriteAPrisoner.com 不允許囚犯任何實際形勢的網際網路聯繫,但許多監獄現在都提供 Corrlinks 服務,它允許囚犯可繳費訪問監控的電子郵件。

WriteAPrisoner.com 網站表示,它尋求與各州懲教部合作,以確保囚犯的第一修正案權利得到保障。該網站還曾就囚犯的權利與 ACLU 和佛羅里達司法研究所進行過合作,[46]並且該網站一直由佛羅里達司法研究所代表。[47] 此外,該網站還宣稱,對囚犯的欺詐行為以及欺詐囚犯的行為均持「零容忍」態度。[48]

影響[編輯]

約瑟夫ˑ哈利南(Joseph Hallinan)曾獲得普利茲調查報告獎,他所撰寫的書《溯源:監禁國之旅》('Going Up the River: Travels in a Prison Nation)中指出,監獄體驗已在美國變得如此司空見慣,每十一位美國男性中就會有一人在其人生中的某一時期被監禁。該數據現已達到了 10:1,一百個美國人中就有一人目前被關押在監。[49] 因此,各種監獄筆友網站會呈現日益壯大的現象。雖然 WriteAPrisoner.com 網站是此類網站中最大的一家,[50] 但在幫助囚犯尋求筆友、法律援助、教育、住宿和就業方面,它的努力並不時唯一的。有許多商業網站和非商業網站也在做同樣的努力。一些宗教網站,如國際監獄團契(Prison Fellowship International),也向囚犯提供筆友項目。

WriteAPrisoner.com 網站已引起諸多圖書和刊物的關注。在獲獎作家 傑弗里ˑ摩爾(Jeffrey Moore)撰寫的小說《記憶大師》(The Memory Artists)中,將該網站與一個虛構的人物關聯起來。埃米爾ˑ沃爾塔(Emile Vorta)博士是小說的關鍵人物,他在序言中援引了他與 WriteAPrisoner.com 的隸屬關係。[51] 芭芭拉ˑ塞繆爾(Barbara Samuel)在其於2004年撰寫的小說《廚房大街女神》(The Goddesses of Kitchen Avenue)中引用了 WriteAPrisoner.com。[52] 此外,在弗朗西斯ˑ謝里丹ˑ古拉特(Frances Sheridan Goulart)於 2006 年撰寫的書《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您可做到的產生影響的簡單事情》(One Good Work at a Time: Simple Things You Can Do to Make a Difference)中,鼓勵讀者向 WriteAPrisoner.com 網站的「監獄圖書」計劃進行捐贈。[53] 該網站的「監獄圖書」(Books Behind Bars)計劃[54] 贏得了 《O 雜誌》(O, The Oprah Winfrey Magazine)的嘉許。[55] 由辛迪ˑ洛弗爾(Cindy Lovell)撰寫的兒童小說《本周日不行》(Not This Sunday),講述了一個五年級男孩如何應對他父親最近被監禁的局面,在小說中,該網站作為一種家人資源被提及。[56] 該網站有時會發現自己成為一些傳媒的滑稽模仿題材。[57] 在《門薩研究雜誌》(Mensa Research Journal)中,該網站曾作為工作場合中的資優實例被提及。[58]

注釋[編輯]

  1. ^ Anika Myers. Dear Inmate: Do You Need a Friend?. Orlando Sentinel. [2010-03-31]. [永久失效連結]
  2. ^ Rudi Keller. State task force seeks to lower prison costs. Columbia Daily Tribune. 2011-08-25 [2012-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2). 
  3. ^ WriteAPrisoner.com. Back to Work. [2011-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8). 
  4. ^ Neal Moore. Employment Upon Release. CNN. 2011-03-28 [2011-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6). 
  5. ^ WriteAPrisoner.com. Books Behind Bars. [2010-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9). 
  6. ^ WriteAPrisoner.com. Resource Directory. [2011-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2). 
  7. ^ WriteAPrisoner.com. Children Impacted by Crime Scholarship Fund. [2011-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2). 
  8. ^ WriteAPrisoner.com. Welcome Home Kits. [2011-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2). 
  9. ^ WriteAPrisoner.com. Self-Help Series. [2011-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8). 
  10. ^ WriteAPrisoner.com. Why Write A Prisoner?. [2010-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5). 
  11. ^ Minnesota Department of Corrections. The Effects of Prison Visitation on Offender Recidivism (PDF). [2012-02-1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5-14). 
  12. ^ New Haven Advocate. Met While Incarcerated. [2010-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24). 
  13. ^ Tecnologia. Presos se relacionam por Facebook carcerario nos EUS. [201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3). 
  14. ^ News of the World. A Facebook Prison, WriteAPrisoner.com. [2010-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8). 
  15. ^ John A. Elzinga. The Epic Journey of a Man and his Red Phone. The Harvard Crimson. [2012-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9). 
  16. ^ Sydney Cummins. SC Inmates Connecting Online, Communicating Offline. [2012-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09). 
  17. ^ CrimeFreeKids.com. CrimeFreeKids.com. [2011-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1). 
  18. ^ WriteAPrisoner.com. WriteAPrisoner.com's Facebook Page. [2011-02-20]. 
  19. ^ WriteAPrisoner.com. WriteAPrisoner.com's Twitter. [2011-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0). 
  20. ^ Bob Parsons. Interview with WriteAPrisoner.com founder Adam Lovell. [2008-02-05]. [永久失效連結]
  21. ^ Adam Lovell. Webmaster’s Blog. [2008-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04). 
  22. ^ Adam Lovell. Trading Your Cell in for a Cubicle. [2011-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1). 
  23. ^ Associated Press. Online personal ad features child killer Susan Smith. USA Today. 2003-07-11 [2008-02-03]. 
  24. ^ Manuel Ruig-Franzia. Serving Life, a Pen Pal Crashes the Server. The Washington Post. [2008-02-03]. 
  25. ^ South Carolina Dept. of Corrections. Statement Regarding Inmate Susan Smith SCDC #221487. [2008-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14). 
  26. ^ WriteAPrisoner.com. WriteAPrisoner.com Press Release - Susan Smith. [2008-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27. ^ Associated Press. Site Asks Kid Killer to Remove Ad. CBS News. 2003-07-11 [2008-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1). 
  28. ^ 20/20. Why Are Women Marrying Murderers?. [2008-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1). 
  29. ^ Documentary. THS Investigates: Love Behind Bars. [2008-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8). 
  30. ^ Emily Ramshaw. Perry commutes Texas death row inmate Foster's sentence. [2008-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30). 
  31. ^ Kenneth Foster, Jr. Kenneth Foster, Jr. Personal Profile. [2008-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6). 
  32. ^ Hartford-AP. Web site pulls ad placed by Conn. inmate. [2008-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33. ^ Missouri Dept. of Corrections. Department to Ban Inmates From Soliciting Pen Pals on Websites (PDF). [2008-02-04]. [永久失效連結]
  34. ^ Kansas City News. Kansas City. [2010-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13). 
  35. ^ Richard Tewksbury. Personal Ads From Prisoners: Do Inmates Tell the Truth about Themselves?. [2008-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13). 
  36. ^ WriteAPrisoner.com. Tewksbury Study Rebuttal. [2011-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8). 
  37. ^ WriteAPrisoner.com. Precautionary Measure Taken by WriteAPrisoner.com. [2008-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8). 
  38. ^ Perry v. Hicks, 2009-cv-00403 (M.D. Fla.). 
  39. ^ Jaweed Kaleem. Lawsuit filed over Florida prisons' pen-pal ban (PDF). [2009-05-0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3-04). 
  40. ^ Associated Press. Pen Pal Ban for Prisoners is Opposed. The New York Times. 2009-07-30 [2009-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8). 
  41. ^ Mike Clary. State Sued Over Prison Pen-pal Ban. [2009-05-05]. [永久失效連結]
  42. ^ Declan McCullagh. Police blotter: Prison inmate wants personal ad replies. [2008-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3). 
  43. ^ U.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Ninth Court. Frank S. Clement vs. California Dept. of Corrections (PDF). [2009-08-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9-11-04). 
  44. ^ Nicholas M. Horrock. Arizona Prison Ban Struck Down. [2008-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08). 
  45. ^ Sydney Cummins. SC Inmates Connecting Online, Communicating Offline. [2012-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09). 
  46. ^ G. Scheet. Web sites promoting liaisons with prisoners abound. [2008-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4). 
  47. ^ Mark Thompson. Pen pal ads nixed in Florida. [2008-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9-19). 
  48. ^ WriteAPrisoner.com. Precautionary Measures Taken by WriteAPrisoner.com. [2008-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8). 
  49. ^ Adam Liptak. U.S. Prison Population Dwarfs That of Other Nations. The New York Times. 2008-04-23 [201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3). 
  50. ^ Quantcast. WriteAPrisoner Network. [2010-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1). 
  51. ^ Moore (2006), pp. preface.
  52. ^ Samuel (2004), pp. 45.
  53. ^ Goulart (2006), pp. 75-76.
  54. ^ WriteAPrisoner.com. Books Behind Bars. [2008-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9). 
  55. ^ Aimee lee Ball. Book Keeping. [2008-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30). 
  56. ^ Lovell (2007), pp. 67, 147.
  57. ^ Lizzy Ratner, Ken Moy, & George Gurley. Meet Wesley Clark Jr.. [2008-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10). 
  58. ^ Lovell (2008), "Finding Your Niche or Creating Your Niche? You Decide" Mensa Research Journal, Vol. 39, No. 2.

參考文獻[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