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橋 (臺南市)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二橋,是臺灣臺南市仁德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區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為中洲里西北部、二行里南端、大甲里東南端、保安里仁德工業區南端,以及因二仁溪河道變遷而劃入高雄市湖內區太爺里北端。[1][2][3][4][5]

歷史[编辑]

台灣日治初期,二橋地區為一(舊制)街庄,稱為「二橋庄」,隸屬於依仁里。昔日該庄北與車路墘庄為鄰,東北與港墘庄為鄰,東南邊及南邊東段與中洲庄為鄰,南邊西段隔二層行溪(今二仁溪)與海埔庄圍仔內庄為界,西邊及西北邊為大甲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設置二十廳,該庄隸屬於臺南廳。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該庄編入「文依區」,隸屬於臺南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文依區仍隸屬於臺南廳。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二橋」大字,隸屬於臺南州新豐郡仁德庄(新制街庄)。[6]

戰後仁德庄改制為仁德鄉,隸屬於臺南縣,大字亦改制為村。1950年雲、嘉、南分治,仁德鄉仍隸屬於臺南縣。2010年12月25日,因臺南縣市合併為直轄市臺南市,仁德鄉改制為仁德區,村亦改制為里。

聚落[编辑]

二橋聚落位置今港尾溝溪滯洪池與二仁溪堤防一帶,在日治初期的官方台灣堡圖上已有記載,後來散庄。

交通[编辑]

台鐵縱貫線是台灣西部南北鐵路幹線,經過本地區東北部。最近的車站在北側為仁德車站,在南側為中洲車站[1][2]仁德車站屬簡易站,中洲車站屬二等站,均只停靠區間車;由此等可前往台鐵沿線各站。

省道台1線又稱「縱貫公路」,是臺北屏東縣楓港的傳統平面幹道,經過本地區西端(現已被二仁溪切斷部分)。由該道路北行可前往省道台86線(東西向快速公路-台南關廟線)台南交流道臺南市南區/東區邊界、東區、永康區新市區等地,南行可前路竹區岡山區橋頭區楠梓區等地。[1][2][7]

區道南352線(舊南160線)是十三甲至龜洞的道路。[1][2][4][8][9]

參考文獻[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臺灣堡圖. 臺灣總督府. 1904年. 
  2. ^ 2.0 2.1 2.2 2.3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日治行政區_街庄(1990年代)圖層.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行政區_村里界【NLSC】圖層.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4.0 4.1 臺南縣仁德鄉行政區域圖.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05年11月. 
  5. ^ 高雄縣湖內鄉行政區域圖.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05年10月. 
  6. ^ 台灣總督府、台灣日日新報社合編 (编).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 成文出版社. 1921年. 
  7. ^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行政區_鄉鎮區界【NLSC】圖層.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臺南縣歸仁鄉行政區域圖.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05年11月. 
  9. ^ 臺南縣關廟鄉行政區域圖.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0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