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館 (臺中市西區)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公館
漢字 公館
白話字 Kong-koán
臺羅拼音Kong-kuán
閩南拼音Gōng'guǎn

公館,是臺灣臺中市西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區南部偏東。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利民里西北端、三民里不含東北端及西南半葉的東南部、廣民里不含最北端及最東端、平和里南部、公民里不含東北端及最西端、東昇里、藍興里、公館里、南平里東部凸出部分不含其東南端。[1][2]

地名[编辑]

相傳台灣清治時期藍廷珍總兵在此設立一公館收取田租,因而成為地名。目前以「公館」為名之設施有:公館路、公館公園、公館公車站。

歷史[编辑]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公館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公館庄」,隸屬於藍興堡。該庄西及北與後壠仔庄為鄰,東與臺中街為鄰,南邊為與頂橋仔頭庄下橋仔頭庄,西南邊為半平厝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臺中廳。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該庄編入「臺中區」,隸屬於臺中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臺中區隸屬不變。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公館」大字,隸屬於臺中州臺中市[3]

1926年(大正十五年)2月實施町名改正,市區劃分成31町。公館分為末廣町、旭町、村上町、利國町、幸町、明治町、千歲町、壽町、川端町、以及不設町的大字公館。戰後,町名廢止,合併上述各町和其他區域成立「西區」。

戰後本地區劃入西區,隸屬於臺灣省轄臺中市,大字改亦制為里。2010年12月,臺中縣市合併為直轄臺中市,西區隸屬不變。

聚落[编辑]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公館、其盤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1]

交通[编辑]

台鐵山線大致以東北東—西南西走向經過公館地區南部邊界地帶。境內設有五權車站(於2018年10月28日設站),北側最近的是臺中車站,屬特等站,各級列車均有停靠;南側最近的是大慶車站,屬簡易站,僅停靠區間快車及區間車。由此等可前往台鐵沿線各站。[1][4]

省道台1乙線(五權路、復興路三段)是大雅至大肚區王田的幹道,大致以北向南轉北北西—南南東走向再轉東北東—西南西走向經過本地區西部及南部。由該道路向北轉東北再轉北北西可前往西屯東北部、大雅並止於省道台10線路口,向西南西再轉西南可前往烏日並止於國道1號王田交流道南側的省道台1線路口。[1][4]

市道136號(南屯路一段、自由路一段)是臺中市龍井區至南投縣國姓鄉龜溝的道路,大致以西向東經過本地區南部。由該道路向西轉西北西可前往南屯、國道1號南屯交流道、大肚東北部邊界地帶、龍井東部、沙鹿西南部、梧棲與龍井交界地帶並止於省道台17線路口,向東北東轉南南東再轉東北東經臺中市中心東南側可前往太平、國姓並止於省道台14線路口。[1][4][5]

學校[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2. ^ 《臺中市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6年9月
  3.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
  4. ^ 4.0 4.1 4.2 《臺中縣行政區域圖》
  5. ^ 《南投縣行政區域圖》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