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喜烙阿美語silaw)是台灣原住民阿美族的一種傳統菜餚,以生的豬肉或其他肉類加鹽醃漬而成,泰雅族的類似的菜餚稱作得麼面泰雅語Tmmyan)。

製作[编辑]

各地區的做法略有不同,一般選用較肥的豬肉製作。在台東海岸地區會先以粗盬醃過,花東縱谷則加入蒸過的糯米,一週後倒掉血水重新加鹽和米酒醃漬,一個月後完成[1]。在花蓮的做法則保留較多湯水。[2]

吃法[编辑]

可以直接切片生食,或是煎熟。常搭配米飯食用。[1]

現代轉變[编辑]

在2021年的台東慢食節上,有阿美族青年將喜烙融合日本料理,做成炙燒握壽司[3]

一些原住民餐廳中的「鹹豬肉」可能也是源自喜烙。[2]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洪震宇. 飛魚與羊的熱帶憂鬱──比西里岸人的餐桌故事. 風土餐桌小旅行:12個小地方的飲食人類學筆記(增訂版). 遠流. 2018-06-10. ISBN 9789573283041. }}
  2. ^ 2.0 2.1 花東阿美族部落必備美食:喜烙、醃辣椒、藤心、巴吉魯,令遊子懷念的故鄉味. 花蓮旅人誌. 2021-07-05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7). 
  3. ^ 馮紹恩. 台東版炙燒握壽司吃生肉?阿美族青年用日本魂創新原民傳統料理. 2021-11-30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