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之聲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專業之聲
Suara Karya
創辦者專業集團聯合秘書處
創刊日1971年3月15日
政治立場傳統上與專業集團黨一致
語言印尼文
ISSN0215-3130
OCLC 编号34583137
網站http://www.suarakarya.id/

專業之聲》(印尼語Suara Karya)是一份印尼文日報,在印度尼西亞出版,於1971年3月15日創刊。該報的創立原意是協助專業集團聯合秘書處(專業集團,後為專業集團黨)在當年的立法機構選舉中獲勝,之後則成為專業集團的喉舌。在新秩序時期,所有公務員都必須閱讀本報,該報發行量也從1971年的55,700份增至1998年的30萬份。1998年蘇哈托總統下台後,該報的發行量跌至3,000份。該報曾在2005年進行改革,以報導更準確、持平的新聞[1],但不成功。

歷史[编辑]

1971年–1998年(新秩序時期)[编辑]

《專業之聲》由專業之聲基金會發行,該基金會接受專業集團聯合秘書處的指導。他們用了三天來完成籌備工作[2],一共耗費了5000萬印尼盾(當時相等於13萬美元)[3]。1971年3月15日,《專業之聲》發行創刊號,以協助專業集團競逐1971年7月的立法機構選舉[1]。創刊時,報社的行政總裁是蘇米斯昆(Sumiskun),總編輯是查玛尔·阿里(Jamal Ali),另外還有夏姆蘇爾·比斯利(Syamsul Bisri)等五名編採人員[4]

該報創刊號為對開四版,售價為10印尼盾,發行量為25,000份。當天的頭條新聞〈總統回答關於3月11日命令書的問題〉(Presiden Jawab Pertanyaan-pertanyaan Sekitar Supersemar)講述了蘇哈托總統對該文件的解釋和支持態度,蘇哈托的創刊賀詞則佔了頭版版面的四分之一。創刊號還包括報社闡述該報宗旨的創刊詞[4];有意見認為從中可清楚看出《專業之聲》要成為一份黨報[a][5]

《專業之聲》發行量由1971年至1988年的變化(以藍線標示)。至1988年,該報總發行量已達112,312份。

在《專業之聲》的影響下,專業集團首次參加立法選舉即告勝出,並確立其政治地位。隨後政府命令所有公務員都必須閱讀本報[6]。雖然該報甫成立就要直接與最大競爭對手《羅盤報》競爭[2],但在專業集團的支持下,到1972年,《專業之聲》的發行量已急速增加到57,400份,其中面向公眾的發行版佔發行量的90.6%。此後數年,該報的發行量數據起伏不定,有時會錄得增長,有時會急劇減少[7]。及至1987年,報社共聘用81名記者,每天發行份數達124,079份,換言之記者人數和《專業之聲》銷量的比例是1:1,500[8]。1998年,該報每天發行量為30萬份,訂閱者主要是遵守執政黨要求的公務員[3],外界則視之為專業集團的喉舌[1]

1983年,《專業之聲》報社與《羅盤報》、《希望之光》(後改為《革新之聲》)和《時代》雜誌社合辦英文報章《雅加達郵報[9]。1994年,《專業之聲》報社持有《雅加達郵報》35%的股權,是《雅加達郵報》的最大股東[10]

1989年,《專業之聲》發表了一篇提及汶萊蘇丹的報導,可能令蘇丹感到不快,結果報社被新聞部略加懲處[11]

1998年以來[编辑]

1998年,蘇哈托被迫辭職,《專業之聲》的發行量也從原來的30萬份驟減至3,000份[1]。在2004年立法選舉中,專業集團黨成為得票最多的政黨,該報隨即宣布改版,並承諾不會主動為專業集團黨謀求政治利益[1];然而研究印尼政治的學者德克·托姆薩(Dirk Tomsa)指出,直到2000年代末,專業集團黨黨員仍然把《專業之聲》視為發表政見的途徑,因此認為這次改版並不成功[6]。2005年,專業集團黨曾宣稱本報的發行量為8萬份[1]

功能[编辑]

印尼政治觀察家里扎爾·馬拉朗庚(Rizal Mallarangeng)形容《專業之聲》是「專業集團黨和新秩序的報章」[b],又指出它本來的功能是協助專業集團爭取廣泛的公眾支持[12]。夏姆蘇爾則認為《專業之聲》是專業集團黨控制社會的方式,背後的理念是讓建國五項原則和1945年《印尼憲法》回復到原來的面貌[c][12]

備註[编辑]

  1. ^ 原文:「... memang ingin menjadikan dirinya sebagai koran partisan ...
  2. ^ 原文:「... korannya Golkar dan Orde Baru.
  3. ^ 原文:「... kepada ide. ... pemurnian kembali Pancasila dan UUD 1945.

參考資料[编辑]

註腳

  1. ^ 1.0 1.1 1.2 1.3 1.4 1.5 The Jakarta Post 2005, Golkar gives.
  2. ^ 2.0 2.1 Tarrant 2008,第47頁.
  3. ^ 3.0 3.1 Tarrant 2008,第43頁.
  4. ^ 4.0 4.1 Mallarangeng 2010,第63頁.
  5. ^ Mallarangeng 2010,第65頁.
  6. ^ 6.0 6.1 Tomsa 2008,第219頁.
  7. ^ Mallarangeng 2010,第68頁.
  8. ^ Mallarangeng 2010,第74頁.
  9. ^ Hill 1994,第129頁.
  10. ^ Hill 1994,第137頁.
  11. ^ Hill 1994,第45頁.
  12. ^ 12.0 12.1 Mallarangeng 2010,第67頁.

參考書目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