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意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871年排除了奥地利的德意志帝国。俾斯麦选择了小德意志方案统一德意志。

小德意志(德语:Kleindeutsche Lösung)是為了解決德國統一而創造的一種方案,以普魯士的利益為最優先,但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德國民族主義者的願望。

內容[编辑]

該方案屬於19世纪的政治思想,它提倡由霍亨索伦家族统治的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完全排除走奥地利帝国的人和領土,即使奧地利境內有德意志人也不會被包含在內,而這個方案卻能容忍普魯士領土中的一些非德意志人。

1848年革命初見成功時,法蘭克福議會其實是支持奧地利或普魯士的任何一方來領導大德意志的,但當時的普魯士國王卻明確的給與了拒絕,奧皇則含糊其辭的讓這件事不了了之。

小德意志方案是大德意志大奧地利德意志二元這三個方案,尤其是大德意志在現實中頻頻受阻而導致不能實現後,所產生的一種折中辦法。雖然德意志的民族主義者和極端統一派認為這個方案還是不完美,但是对于普魯士首相俾斯麦而言這是個最優解。建立小德意志的話可以方便普魯士同化其他德意志小邦,把軍國主義思想擴散到除了奧地利以外的所有德意志邦國,讓其管轄下的德意志地區轉換為一個類似於“大普魯士”的政權;還能削弱奥地利和巴伐利亞的天主教徒的影響力,以免他们透過議會的人數來反抗普鲁士;並且,這個方案是國際社會對普魯士所能容忍的極限,如果普魯士再進一步從歐洲獲取土地的話則會引起其它國家的巨大反彈[1]

普奧戰爭後,奧地利因為自身實力不濟,只能讓手下的匈牙利獨立,兩者共組奧匈帝國;最後,普魯士真的在1871年實現了小德意志方案,既然德意志的民族國家已經化為現實,奧地利在理論上不再能成為德國的一份子。

小德意志的思維模式影響力非常持久,即使身為其實體的德意志帝國滅亡了,這種思維依然存在於德國人的心中[2]。到了納粹德國時代,來自奧地利的希特勒統治第三帝國,以復興德意志民族為目標而在歐洲擴張領土,1938年奧地利舉行投票,和德國達成統一。希特勒認為原本的魏瑪共和國只是小德意志,所以在德國合併了奧地利之後就將德國的國名從“德意志國 (Deutsches Reich)” 升級為了“大德意志帝國 (Grossdeutsches Reich)”,以顯示出在他站在全體德意志人的一邊,完成了19世紀民族主義者最渴望的大德意志方案。

參考註釋[编辑]

  1. ^ Ernst Rudolf Huber: Deutsche Verfassungsgeschichte seit 1789. Band II: Der Kampf um Einheit und Freiheit 1830 bis 1850. 3. Auflage, W. Kohlhammer, Stuttgart [u. a.] 1988, S. 800/801.
  2. ^ Frank Möller: Heinrich von Gagern. Eine Biographie. Habilitationsschrift, Universität Jena, 2004, S. 324/325.

参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