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德弗雷·坎布里奇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戈德弗雷·坎布里奇
戈德弗雷·坎布里奇
男演员
原文名Godfrey Cambridge
出生戈德弗雷·麥克阿瑟·坎布里奇
Godfrey MacArthur Cambridge

(1933-02-26)1933年2月26日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
逝世1976年11月29日(1976歲—11—29)(43歲)
美國加利福尼亚州伯班克
墓地荷里活山森林草坪紀念公園英语Forest Lawn Memorial Park (Hollywood Hills)[1]
34°08′43″N 118°19′19″W / 34.14522°N 118.3219°W / 34.14522; -118.3219
职业演員、單口喜劇演員
教育程度
配偶芭芭拉·安·蒂爾英语Barbara Ann Teer
1962年结婚—1965年離婚)

奧德里亞諾·邁耶斯1972年结婚)
儿女2[2]
喜剧生涯
媒介舞台和銀幕
活跃年代1957年至1976年

戈德弗雷·麥克阿瑟·坎布里奇(英語:Godfrey MacArthur Cambridge,1933年2月26日—1976年11月29日),美國男演員以及單口喜劇演員,活躍於20世紀60年代。1965年,他與比爾·寇司比迪克·格里高利英语Dick Gregory尼普西·拉塞尔被《時代》雜誌譽為「美國最著名的黑人喜劇演員」[3]。其喜劇成就據《時代》所述,坎布里奇「每週收入高達四千美元……在舊金山Hungry i英语Hungry i夜總會和好萊塢The Crescendo英语The Crescendo (music venue)俱樂部之類的絕佳場所工作,從各方面來看,完全是頭條新聞人物。」[3]

著名影視作品如電影《驚弓之鳥英语The President's Analyst》(1967年)、《龍虎黑煞星》(1970年)、《黑白換英语Watermelon Man (film)》(1970年)和《龍虎煞星火拼剃刀黨英语Come Back, Charleston Blue》(1972年)。

早期生活[编辑]

戈德弗雷·坎布里奇生於紐約市,父親亞歷山大·坎布里奇(Alexander Cambridge)和母親莎拉·坎布里奇(Sarah Cambridge)是來自英属圭亚那的移民[4][5]。父母對紐約公立學校系統不滿意,所以在坎布里奇上小學時將他送到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悉尼與祖父母一起生活[5]。13歲時,坎布里奇搬回紐約,就讀皇后區法拉盛當地高中英语Flushing High School[5]

1949年,坎布里奇在霍夫斯特拉大学念醫學系[2],三年後退學,開始從事演藝事業[5]

個人生活[编辑]

坎布里奇與作家马娅·安杰卢和演員休·赫德英语Hugh Hurd一起在紐約市為馬丁·路德·金恩組織了第一批慈善活動之一;據安杰卢介紹,該活動於20世紀50年代末在Village Gate英语Village Gate夜總會舉行,為金恩的民權運動籌集了九千美元。[6]

1962年,坎布里奇與演員芭芭拉·安·蒂爾英语Barbara Ann Teer結婚。三年後,夫妻離婚。[5]70年代,他一直處於半退休狀態,鮮少公開露面[4];1972年與奧德里亞諾·邁耶斯(Audriano Meyers[7]

1976年11月29日,坎布里奇在ABC電視電影《恩德培勝利英语Victory at Entebbe》的拍攝地加利福尼亚州伯班克因心臟病去世,享年43歲[8],他在該片中飾演的伊迪·阿敏改由朱利葉斯·哈里斯英语Julius Harris接演[2]。坎布里奇之死被阿敏本人評價為「上帝的懲罰」[9]。他被安葬在洛杉磯好萊塢山地區的森林草坪紀念公園英语Forest Lawn Memorial Park (Hollywood Hills)[10]

參考文獻[编辑]

  1. ^ Big Stars, Family Friends Turn Out To Bid Actor Godfrey Cambridge Farewell. Jet (Johnson Publishing Company). 1976-12-30: –23 [2013-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9). 
  2. ^ 2.0 2.1 2.2 Godfrey Cambridge Dies on Studio Set. Jet (Johnson Publishing Company). 1976-12-16: 56 [2010-11-19]. ISSN 0021-5996. 
  3. ^ 3.0 3.1 Comedians: They Have Overcome. Time. 1965-02-05 [2010-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4). 
  4. ^ 4.0 4.1 Godfrey Cambridge. Unique stage and screen talents. African American Registry. [2010-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4). 
  5. ^ 5.0 5.1 5.2 5.3 5.4 Cambridge, Godfrey (1933–1976). BlackPast.org. 2010-10-14 [2010-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2). 
  6. ^ Hugh Hurd, 70, Actor With Role In Early Civil Rights Movement. The New York Times. 1995-07-20 [2010-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7). Mr. Hurd joined with Godfrey Cambridge and Maya Angelou in organizing one of the first benefits in New York for the Rev.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 occasion memorialized in Ms. Angelou's book The Heart of a Woman. The benefit, held at the Village Gate in the late 1950s, raised $9,000 for Dr. King's civil rights movement. 
  7. ^ Godfrey Cambridge Begins New Life With New Family. Jet (Johnson Publishing Company). 1975-11-27: 20 [2010-11-19]. ISSN 0021-599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9). 
  8. ^ Godfrey Cambridge – Black Comic Dies of Heart Attack. Merced Sun-Star. Associated Press. 1976-11-30: 2 [2013-01-29]. [失效連結]
  9. ^ Amin: Actor was punished by God. St. Petersburg Times. 1976-12-04 [2023-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9). Cambridge was often overweight and it was speculated that his habit of "yo yo dieting" may have been a factor in his early death. 
  10. ^ Godfrey Cambridge. NNDB. [2023-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0).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