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号交响曲 (莫扎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D大調第31號交響曲目录第297號,別名《巴黎》,莫扎特生涯中期知名的一首交響曲,在他的交響曲創作軌跡上則屬於晚期作品。

歷史[编辑]

創作背景[编辑]

此曲作於1778年,彼時22歲的莫扎特恰在巴黎求職,過程不甚順利。

首演[编辑]

1778年6月18日,於巴黎「精神音乐会」(Concert Spirituel)演出,受到歐洲媒體的好評。[註 1][1][2]8月15日,在同一系列的音樂會中再次演出,莫扎特改寫了第二樂章,以
拍子的行板替代了本來的
拍子小行板。[註 2][6]這個改變受到了聽眾的歡迎,作品在接下來的二年間數度被演出。[7]

出版[编辑]

1779年2月20日,由Seiber出版。[8]

第1版的克歇尔目录將此曲列為第297號,在第6版改號為300a。

分析[编辑]

配器[编辑]

八〇年代的莫扎特交響曲,多數使用萨尔茨堡式的管樂器編制,即雙簧管與法國號的組合。第31號交響曲則是罕見地動用了所有的主要管樂器:

依照工具書《管弦樂作品手冊》指示,上述之配器可簡記為"2 2 2 2—2 2 0 0—tmp—str"。[9]豐富的管樂色彩,使此曲有別之前的交響曲創作,這也是莫扎特首次將單簧管使用在交響曲樂隊當中。[10]在弦樂的規模方面,一如莫扎特既有的做法,並未標明在樂譜上。有關資料則記載在巴黎首演的弦樂部門人數為小提琴22人、中提琴5人、大提琴8人,與低音提琴5人。[11]以當時的眼光看,亦是相當可觀的數量。

曲式[编辑]

此曲共三個樂章:

  1. 甚快板,
    拍子
  2. 行板,
    拍子
  3. 快板,
    拍子

第1樂章開始的D調上行音階(第3小節,如下例)是當時常見的「曼海姆風格」的一筆。


\relative c'' {
  \tempo "Allegro assai"
  \key d \major
  <d d,>1\f |
  q2 q |
  <d~ d,>2 d8 e16 fis g a b cis |
  d4 r r d8.(\p a16 |
  fis4 b8. g16 e4) a8.( fis16 |
  d4 g8. e16 cis4)
}

註釋[编辑]

  1. ^ 也有诙谐音乐会、神圣音乐会、高雅音樂會、聖靈音樂會、宗教音樂演奏會等不同譯法。
  2. ^ 小行板樂章仍可見於《新莫扎特全集》之附錄。[3][4][5]須留意的是,在此版本中,新、舊版本的第2樂章速度同樣都記為行板。

參考資料[编辑]

參照
  1. ^ Deutsch 1965,第174, 176頁
  2. ^ Deutsch 1965,第174頁
  3. ^ Tyson 1987,第106頁
  4. ^ Noguchi 1998
  5. ^ Tyson 1987,第109頁
  6. ^ Deutsch 1965,第178頁
  7. ^ Deutsch 1965,第185, 188頁
  8. ^ Zaslaw 1996,第22頁
  9. ^ Daniels, David. ORCHESTRAL MUSIC: A Handbook. 3rd ed. Lanham: Scarecrow Press, Inc. 1996: 292. ISBN 0-8108-3228-3. 
  10. ^ Takano 2000,第60頁
  11. ^ Sadie 2006,第474頁
文獻

參見[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