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利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赫尔曼·利茨(Hermann Lietz,1868年4月28日—1919年6月12日)生於頓格尼維茲Dumgenewitz),逝世於豪濱達(Haubinda)為德國教育改革家且為德國國家青年教育之家的創始者(Landerziehungsheime für Jungen)。

生平[编辑]

赫曼·利茲的父親是農夫,小時後常與動物以及大自然接觸對他日後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學時曾就讀位於漢薩同盟的兩城市格赖夫斯瓦尔德施特拉尔松德當地之高中。他對於菸酒相當排拒,這也是他對於格萊森高中班上酒會之陋習相當反感之處。

1888年於哈勒開始研讀神學哲學歷史以及德語學而且於耶拿將其學業完成。之後也榮獲博士的學位。在求學之時,他也開始研究保羅.的.拉加爾德(Paul de Lagarde)並將他奉為楷模。自1892年擔任教職起,他慢慢深入研究教育改革問題,於1896與97年之間於在索希爾.黑蒂(Cecil Reddie)阿伯茲摩(Abbotsholme)所安居之住所待上一年後才有所收穫。這導致他在1898年於哈尔茨之伊爾森堡(Ilsenburg ) 建立了國家教育之家,之後則是分別在1901年與1904年在圖林根州的豪濱達(Haubinda)及黑森州的幣柏斯坦宮(Schloss Bieberstein)成立了赫曼.利茲學校。

利茲為國家教育之家的起創者。其他建立者尚有古斯塔夫為尼肯(Gustav Wyneken), 保羅.給希博(Paul Geheeb), 貝爾達.封.皮德森(Bertha von Petersenn) 以及庫爾特·漢(Kurt Hahn)。該教育之家的出發點為批評市民階級社會。由於其教育形式與偏好以民眾精英做為國家主義特別推動的教育方式,教育之家介於1933年與1945年的啟創期特別獲得重視。1919年赫曼.利茲死於豪濱達。

利茲為兩性分別教育的擁護者,但是之後他所創建的機構中,兩性卻是一起上課的。其改革教育學迄今依舊能在一些赫曼.利茲學校中持續存在著。

出版刊物[编辑]

  • 出版年不詳,《費什尼》於維肯斯德特(哈尔茨)( Veckenstedt (Harz))出版。
  • 1897年,《恩羅斯托巴。羅曼史或是真實? 過去德國學生生活之圖像,現在還是未來?》於柏林出版。(Emlohstobba. Roman oder Wirklichkeit? Bilder aus dem deutschen Schulleben der Vergangenheit, Gegenwart oder Zukunft?)
  • 1919年,《祖國危難與希望》於維肯斯德特出版。(Des Vaterlandes Not und Hoffnung.)
  • 1935年,《愛之回憶》於威瑪出版。(Lebenserinnerungen.)

內部連結[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