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耽羅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遣耽羅使,是日本(倭國)派遣至耽羅濟州島)的使節。

概要[编辑]

耽羅之見於史籍記載,始自《三國志》魏志東夷傳、《後漢書》東夷傳的州胡。《高麗史》卷57地理志耽羅縣條引耽羅古記之說:「大初無人物,三神人自地聳出……(中略)……一日見紫泥封藏木函,浮至於東海濱,就而開之,函內又有石函。有一紅帶紫衣使者,隨來開石函,出現青衣處女三及諸駒犢、五穀種。乃曰:『我是日本國使也,吾王生此三女,聞西海中嶽降神子三人,將欲開國而無配匹,於是命臣侍三女以來爾,宜作配以成大業。』使者忽乘雲而去,三人以年次分娶之。」可據以推察上古日本與耽羅交流的傳承。其後5、6世紀間,耽羅臣屬百濟,見於《隋書》東夷傳[1]、《三國史記》百濟本紀[2]

顯慶5年(660年)唐滅百濟後,耽羅展開獨自的外交。龍朔元年(661年)遣使入貢於唐[3]文武王2年(662年),服屬新羅[4]。同時,齊明天皇7年(661年)因第4回遣唐使歸途漂流至耽羅,遣王子阿波伎等附載入貢日本[5],此後至天武天皇7年(678年)間,耽羅派往日本的使節於史可考者共9次。龍朔3年(663年)白江口之戰後,劉仁軌俘虜的百濟、日本殘軍中有耽羅國使[6],可見當時耽羅也與日本參加救援百濟的軍事行動[7]

而日本於天武天皇8年(679年)[8]與天武天皇13年(684年)[9],曾兩度派使者前往耽羅。第一次的使者無考,第二次以縣犬養手纏為大使、川原家尼為小使,二次的使者都是伴隨遣新羅使、遣高麗使同時派遣[10]

此後,持統天皇2年(688年)[11]與持統天皇7年(693年)[12]耽羅二次遣使至日本,但是使者只停留於太宰府,而未進京入朝。

參考文獻[编辑]

  • 森公章《古代日本の対外認識と通交》(吉川弘文館、1998年) ISBN 4-642-02328-3
    • 第二部 外交政策と通交 第二章 古代耽羅の歴史と日本 -七世紀後半を中心として- 240~272頁(初出:《朝鮮學報》118輯、1986年)

關連項目[编辑]

腳注[编辑]

  1. ^ 《隋書》卷81東夷傳百濟條末:「南海行三月,有牟羅國,南北千餘里,東西數百里,土多麞鹿,附庸於百濟。」
  2. ^ 《三國史記》卷26 百濟本紀四:「文周王2年(476年)4月,耽羅國獻方物。王喜,拜使者爲恩率。」
  3. ^ 唐會要》卷100耽羅國目:「龍朔元年八月,朝貢使至。」
  4. ^ 《三國史記》卷6 新羅本紀六:「文武王二年二月,耽羅國主佐平徒冬音律【一作津】來降。耽羅自武德以來臣屬百濟,故以佐平爲官號,至是降爲屬國。」
  5. ^ 日本書紀》卷26:「齊明天皇七年五月丁巳,耽羅始遣王子阿波伎等貢献。」子注引《伊吉連博得書》云:「(前略)……以(四月)八日雞鳴之時,順西南風,放船大海。海中迷途,漂蕩辛苦,九日八夜,僅到耽羅之島。便即招慰島人,王子阿波伎等九人,同載客船,擬獻帝朝,五月二十三日,奉進朝倉之朝,耽羅入朝始於此時。」
  6. ^ 舊唐書》卷84 劉仁軌傳:「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中略)……偽王子扶餘宗勝、忠志率士女及倭眾並耽羅國使,一時並降。」
  7. ^ 森公章《古代日本の対外認識と通交》 252~253頁
  8. ^ 《日本書紀》卷29:「天武天皇八年九月庚子,遣高麗使人、遣耽羅使人等返之,共拜朝廷。」(但未載何時遣使至耽羅)
  9. ^ 《日本書紀》卷29:「天武天皇十三年十月辛巳,縣犬養連手纏為大使、川原連家尼為小使,遣眈羅。」、「天武天皇十四年八月癸巳,遣眈羅使人等還之。」
  10. ^ 森公章《古代日本の対外認識と通交》 264~265頁
  11. ^ 《日本書紀》卷30:「持統天皇二年八月辛亥,耽羅王遣佐平加羅,來獻方物。」、「九月戊寅,饗耽羅佐平加羅等於筑紫館,賜物各有差。」
  12. ^ 《日本書紀》卷30:「持統天皇七年十一月壬辰,賜耽羅王子、佐平等各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