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井明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陶井明器是其中一種漢代流行的明器

背景資料[编辑]

漢代盛行著「以生事死」的觀念,如王充論衡.譏日篇》言:「推生事死,推人事鬼。見生人有飲食,死為鬼當能復飲食,感物思親,故祭祀也。」[1]由於漢人相信人死後的生活會與在生時一樣,為了讓死者死後的生活能過得好一點,漸漸出現了模仿人生前所用的日常用品而製作的明器。所謂明器,是指「冥中所用之器也」[2]。明器只供喪葬,不能實用,故又有「人器實,鬼器虛」[3]之言。至於明器的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建築物交通工具、人型或動物型的公仔、日常用品和有特別意義的擺設。

何謂陶井[编辑]

至於陶井方面,西漢前期的陶井形制較簡單,井身為圓筒形;而西漢晚期的陶井井身逐漸變矮。及至東漢,出現了有模制井架及模印滑輪的陶井明器[4],可見陶井明器的結構日漸複雜。

註釋[编辑]

  1. ^ 見蕭登福:《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頁130引王充《論衡.譏日篇》之言。
  2. ^ 見劉淵:〈明器文化初探〉,載於《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第3期(2004年9月),頁18引尚秉和之言。
  3. ^ 見劉淵:〈明器文化初探〉,載於《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第3期(2004年9月),頁18引《禮記.檀弓》之言。
  4. ^ 見賈文忠:〈漢代陶井〉,載於《古今農業》第2期(1996年),頁碼不詳。

相關資料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