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隱蕃(209年—230年[1]),青州临淄人,曹魏官員。

生平[编辑]

隐蕃有口才,黃龍二年(230年、曹魏太和四年)在魏明帝指使下,诈作叛魏,加入國。並上表給孫權:「臣聞為無道,微子先出。高祖寬明,陳平先入。臣年二十二,委棄封域,歸命有道,賴蒙天靈,得自全致。臣至北有日,而主者同之降人,未見精別,使臣徽言妙旨,不得上達。於邑三歎,曷惟其已。謹詣闕拜章,乞蒙引見。」並向孫權談論局勢,頗有文辭及己見。[2]

之後孫權過問胡綜,胡綜回答:「隱蕃上書很像東方朔般的誇大其詞,也像禰衡精巧敏捷般的詭辯,但才華都不比兩人強。」孫權又問可給隱蕃當甚麼官職,胡綜說:「暫時還不能為民執政,不過可以試一下擔任小官。」孫權相信其深諳法律而讓其擔當廷尉監一職。[3]

結交豪傑[编辑]

隱蕃得到職位後,計劃著將大臣離間並謀反。並在當職後,受到卫将军全琮及以下低職者等都倾心敬待,对左將軍朱據廷尉郝普稱自身有王佐之才,因此與上述兩人親交,也有很多的馬車招待,宾客滿堂[4] ,還常聆聽特別要好的郝普抱怨[5],也與潘濬的兒子潘翥結交,並受其款待,潘翥卻受到潘濬書信譴責。此外也受到羊衜和宣诏郎豫章楊迪絕交,當時的人都覺得以上絕交的人士都莫名其妙[6]

死亡[编辑]

等到策劃謀叛之事被發覺,隱蕃逃亡,後遭到逮捕、嚴刑拷問其同夥,隱蕃不言語。後孫權召入並親自審問道:「為什麼要以自己的體膚替別人受苦呢?」隱蕃總算開口:「孫大人,我一個漢子做大事,怎可能沒有追隨者?烈士一人犧牲,是不會供出他人,使其受牽連的。」於是不再說任何話而遭到伏法。[7]

事後朱據被孫權剝奪入朝晉見皇帝的權利,禁令在很久才解除、郝普也受到孫權譴責[8]自殺、反而胡綜升為偏將軍[9],與自身絕交的人士則受到眾人信服[10]

評價[编辑]

  • 胡綜:「蕃上書,大語有似東方朔,巧捷詭辯有似禰衡。而才皆不及。…未可以治民,且試以都輦小職。」
  • 隱蕃在吳的時候,受到郝普和朱據薦為「王佐之才」,同時也被潘濬、羊衜和楊迪疏遠。

註釋[编辑]

  1. ^ 《資治通鑑·魏紀三·太和四年》
  2. ^ 《三國志·吳志·胡綜傳》:「(黃龍)二年,青州人隱蕃歸吳。上書曰:“臣聞紂為無道,微子先出。高祖寬明,陳平先入。臣年二十二,委棄封域,歸命有道,賴蒙天靈,得自全致。臣至北有日,而主者同之降人,未見精別,使臣徽言妙旨,不得上達。於邑三歎,曷惟其已。謹詣闕拜章,乞蒙引見。”權即召入。蕃謝答問,及陳時務,甚有辭觀。」
  3. ^ 《三國志·吳志·胡綜傳》:「綜時侍坐,權問何如。綜對曰:"蕃上書,大語有似東方朔,巧捷詭辯有似彌衡。而才皆不及。"權又問可堪何官?綜對曰:"未可以治民,且試以都輦小職。"權以蕃盛論刑獄,用為廷尉監。」
  4. ^ 《三國志·吳志·胡綜傳·吴录注》:「蕃有口才,魏明帝使诈叛如吴,令求作廷尉职,重案大臣以离间之。既为廷尉监,众人以据、普与蕃亲善,常车马云集,宾客盈堂。」
  5. ^ 《三國志·吳志·胡綜傳·吴录注》:「普尤與之親善,常怨歎其屈」
  6. ^ 《三國志》【《吳志·潘濬傳·吳書註》:「濬子翥亦与周旋,馈饷之。濬闻大怒,疏责翥曰:「吾受国厚恩,志报以命,尔辈在都,当念恭顺,亲贤慕善,何故与降虏交,以粮饷之?在远闻此,心震面热,惆怅累旬。疏到,急就往使受杖一百,促责所饷。」当时人咸怪濬。」】
    【《吳志·孫登傳·吳書注》:「時廷尉監隱蕃交結豪傑,自衞將軍全琮等皆傾心敬待,惟衜及宣詔郎豫章楊迪拒絕不與通,時人咸怪之。」】
  7. ^ 《三國志·吳志·胡綜傳·吴录注》:「及至事觉,蕃亡走,捕得,考问党与,蕃无所言。吴主使将入,谓曰:“何乃以肌肉为人受毒乎?”蕃曰:“孙君,丈夫图事,岂有无伴!烈士死,不足相牵耳。”遂闭口而死。」
  8. ^ 《三國志·吳志·胡綜傳·吳歷註》:「卿前盛称蕃,又为之怨望朝廷,使蕃反叛,皆卿之由。」
  9. ^ 《三國志·吳志·胡綜傳》:「普見責自殺。據禁止,歷時乃解。拜綜偏將軍,兼左執法,領辭訟。」
  10. ^ 《三國志》【《吳志·潘濬傳·吳書註》:「而蕃果图叛诛夷,众乃归服。」】
    【《吳志·孫登傳·吳書註》:「而蕃後叛逆,衆乃服之。」】

參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