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鎮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雄鎮壓是指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期間,在高雄市發生的軍隊與民眾衝突,最終彭孟緝下令軍事鎮壓。

武裝抗爭[编辑]

3月1日,高雄市市長黃仲圖和高雄要塞司令部司令彭孟緝獲知臺北市情況後,開始準備因應策略[1]:63-66、246-248[2]:403-409,隔天高雄縣鳳山岡山地區開始出現武裝反抗。3月3日,高雄市民眾則開始圍攻第105後方醫院,並有400名至500名民眾在鹽埕町攻擊憲兵隊,自派出所接受槍械彈藥[1]:51-54[3]:118-125[4]:148-165[2]:403-409。民眾還包圍高雄市政府警察局,焚毀局長童葆昭的座車[1]:51-54、243-246、282-290[4]:148-165。由於發生毆打、搶奪外省人及商店的情況[1]:51-54,許多公務員退避至壽山的高雄要塞司令部[1]:243-246[3]:118-125[4]:148-165[2]:403-409;此時彭孟緝則認為已經形同叛亂[1]:246-248,並調整軍力佈署以等待機會出兵[1]:248-251[2]:403-409

維持秩序[编辑]

臺灣省立高雄第一中學原本則是被部分群眾趁亂闖入,並計畫做為反抗政府的指揮中心。然而部分學生不願學校遭到外人佔用,因此在校長林景元反對下,於3月4日組成雄中自衛隊,由李榮河陳仁悲擔任正副隊長。之後加入高雄工業職業學校高雄商業職業學校高雄第一女子中學學生,以軍訓用槍械維持學校附近治安,並將學校作為外省籍市民的臨時收容所。

由於憲兵佔領高雄車站,並在二樓架設機槍不讓民眾接近,原本依賴鐵路運輸的糧食無法進入高雄,嚴重影響人民生計,雄中自衛隊於是另組決死隊,在3月5日上午10時,由陳仁悲擔任隊長,兵分三路進攻高雄車站驅逐駐紮車站的憲兵隊[5]:20-23[6]:53。但因火力差距懸殊,經歷5個小時交戰後撤離,雄中畢業生顏再策腹部中彈喪生,當天,三塊厝附近的軍隊也被學生自衛隊包圍[6]:55-56

遭到鎮壓[编辑]

3月6日,彭孟緝的軍隊開始攻擊高雄市政府等地。

3月5日,根據彭孟緝〈二二八事變之平亂〉的說法,部分青年學生想要攻擊要塞司令部,彭孟緝以日語要求繳械投降,否則砲擊整個高雄市區,另一方面以八門七五砲砲擊高雄市體育場展示武力[1]:64、246[7]:117。彭孟緝的軍隊向鼓山一路一帶掃射、封鎖[7]:117,面對部隊攻擊的威脅,處理委員會於下午2時推派黃仲圖、彭清靠林界凃光明曾豐明等7名代表,希望禁止彭孟緝的巡邏隊再繼續射擊高雄市民,以及威脅處委會[3]:143[4]:214[7]:117[5]:24-26。然而彭孟緝不予接見,因為彭已決定採取全面軍事行動,為了加緊行動與保密,以假意談判拖延時間準備軍事行動,於是約定隔日再來司令部商談[1]:252-253[7]:117。司令部於夜間更加細心計畫,由參謀長率領各隊長偵察地形[1]:253

3月6日,談判代表在與彭孟緝討論時[8],代表們反遭彭孟緝批評[1]:63-66。談判破裂後,彭孟緝指控凃光明試圖帶槍挾持,下令逮捕槍斃范滄榕、曾豐明與凃光明,且逮捕監禁另外4人[5]:24-26。下午2時,彭孟緝命令部隊會同第21師獨立團第3營展開鎮壓,分三路攻擊高雄市政府、及民眾佔領的高雄車站與高雄第一中學[1]:63-66、254-258,隨後民軍即與軍隊交戰。何軍章領導的21師獨立團第3營抵達高雄車站後,便掃射車站人群,民眾躲入高雄車站地下道也遭軍隊掃射,造成多人傷亡[1]:63-66、254-258[7]:119,之後軍隊追擊逃散各處的民眾[4]:202-222

這時處理委員會和民眾因等待談判結果而守在高雄市政府禮堂[4]:202-222,高雄要塞守備大隊陳國儒部包圍建築後[3]:143-145,直接丟入手榴彈並開槍掃射人群[1]:63-66、254-258[5]:24-26,高雄市政府禮堂裡面的參議員黃賜、律師陳金能、參議員許秋粽王定石等五、六十人遭到槍殺[1]:63-66[3]:143-145[7]:120、316,躲藏在防空壕的民眾被軍隊丟入手榴彈,民眾跳入高雄愛河躲藏也遭軍隊開槍掃射[7]:120。3月7日下午,部隊在市區展開綏靖、清鄉,爾後軍隊召開多次善後會議,逐戶清查戶口、收繳武器、拋售糧食、展開救濟、調查損失、恢復交通[1]:71,但也發生搶劫民戶、強暴婦女等事[1]:66[2]:403-409

註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张炎宪. 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2006. ISBN 978-957-29362-1-4. 
  2. ^ 2.0 2.1 2.2 2.3 2.4 褚靜濤. 二二八事件研究 下卷. 海峽學術出版社. 2011. ISBN 978-986-6480-49-2. 
  3. ^ 3.0 3.1 3.2 3.3 3.4 李筱峰. 解讀二二八. 玉山社. 1998. ISBN 978-957-9361-74-3. 
  4. ^ 4.0 4.1 4.2 4.3 4.4 4.5 王建生; 陳婉真; 李賢群; 李堅. 1947台灣二二八革命. 陳婉真. 2017. ISBN 978-957-43-4008-8. 
  5. ^ 5.0 5.1 5.2 5.3 再現台灣 民國時期. 二二八事件. 莎士比亞文化出版. 2006. 
  6. ^ 6.0 6.1 青春進行曲:二二八高雄中學自衛隊,第53頁,吳榮發,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13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賴澤涵. 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 時報文化. 1994 [2018-11-24]. ISBN 978-957-1309-0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5). 
  8. ^ 陳柏言. 為了與傷痕告別──二二八紀念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中華民國文化部. [2016-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4) (中文(繁體)). 

參考書目[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延伸閱讀[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