鸑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yuèzhuó中国文化古代的神奇生物。古书记载,鸑鷟是赤目大鸟,外形类似于“[1]

名称含义[编辑]

一般认为,鸑鷟是凤凰的别称[2]或认为是凤的一种[3],古书中有时会直接用鸑鷟指代凤,如“鸑鷟鸣岐”即等同于“凤鸣岐山[4][5]。但也有看法认为鸑鷟应为鸀鳿的别称[6]

象征及文学形象[编辑]

鸑鷟象征着较为坚贞不群的品质[7]据说鸑鷟是恩爱的生物,配偶去世后会为之哭泣至死。[來源請求]

古时,由于鸑鷟多被认为是为一种瑞鸟,故常见于在许多古籍[8]或诗词[9]中,有时也会出现于小说[10]中。“鸑”“鷟”二字有时也会被分开使用,但仍表示凤属神鸟,如“凤鷟”[11][12]“鸾鷟”[13]“鹓鸑”[14],仍多象征明臣贤士。 鸑鷟作为一般水鸟的意义,有时也会出现于古代诗词中[15]

文学作品[编辑]

关于鸑鷟的文学作品,有榕树下作者涂山女所写短篇诗歌集《涂山女歌·流华赋·鸑鷟赋》,其赋文采华丽优美,意境优雅,内容丰满,辞藻锦华。

参考文献[编辑]

  1. ^ 许慎,《说文解字》:鸑:鸑鷟,凤属,神鸟也。从鸟狱声。《春秋国语》曰:“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
  2. ^ 国语·周语上》:之兴也,鸑鷟鸣於岐山韦昭注:“三君云:鸑鷟,凤之别名也。《诗》云:‘凤皇鸣矣,于彼高冈。’其在岐山之脊乎?”
  3. ^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梦兆门中》:凤鸟有五色赤文章者,凤也;青者,鸞也;黄者,鵷鶵也;紫者,鸑鷟也。
  4. ^ 《宋书·武帝纪中》:周道方远,则鸑鷟鸣岐。
  5. ^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鸑鷟鸣岐,实始维新之命。
  6. ^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一·鸀鳿》:又江中有鸑鷟,似鳬而大,赤目。据此则鸀鳿乃鸑鷟声转。盖此鸟有文彩如凤毛,故得同名耳。
  7. ^ 王廷陈,《矫志篇》:蛟龙虽困,不资凡鱼。鸑鷟虽孤,不匹鶩雏。
  8. ^ 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登凤凰台,有小碑在亭,上云五言三十韵诗一首:“……凿地养蛟龙,栽桐栖鷟鸑。”
  9. ^ 孙柚,《琴心记·夜亡成都》:鷟鸑未褷翎,虎豹已张鬣。
  10. ^ 明,无名氏,《梼杌闲评》:白玉亭台翻鸑鸑,黄金宫殿起鲵鳌。
  11. ^ 明,何景明,《赠范君》诗:翩翩烟雾下凤鷟,往往霹雳随蛟龙。
  12. ^ 明,何景明,《七述》:凤鷟隐起蛟龙骧兮,乃御飞棂升广堂兮。
  13. ^ 昭明文选·司马彪<赠山涛>诗》:昔也植朝阳,倾枝俟鸾鷟。张铣注:“鷟,凤也,鸾亦凤类,通言之也。”
  14. ^ 唐宣宗,《授郑涯山南东道节度使制》:郑涯,鵷鸑瑞时,璵璠希代,鉴澈止水,气融冬曦。
  15. ^ 明,唐寅,《观鳌山》诗之四:壁际金钱衔鸑鷟,水中铁网出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