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伊-15戰鬥機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俄罗斯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俄罗斯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俄罗斯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在戰前不少戰鬥機飛行員都對雙翼機的「死忠」,認為那才夠酷的思想,影響了多國對飛機發展方向。

遠不限於蘇聯對本機,更極端是義大利的CR.32/CR.42系列,居然在開戰時佔了戰鬥機總數的逾半,其他還有英國格鬥士戰鬥機和美國的F3F戰鬥機都用到開戰之初。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即使在現代的雙翼機仍然是特技飛行的主將,因為其無出其右的靈活性,迷倒不少行內行外人士。

直到空用發動機功率大到約七百千瓦級時,才發覺雙翼空氣阻力之大,猶其是使用相同發動機的同重單雙翼機對比,雙翼機優點抵消不缺點才開始退潮的。

Gx9900gundam (留言) 2009年1月2日 (五) 17:02 (UTC)[回复]

流線形,阻力以及單翼的設計的發展的前後在歷史上是有他的順序,但是整個發展到了30年代初期才算是逐漸整合在一起,如果還加上全金屬結構,半硬殼與硬殼設計,這些都是先各自發展然後逐步運用在一起。而這些影響到戰術的部分要到西班牙內戰的時候才有,雙翼機轉換到單翼機,在戰鬥機方面可以說大約5年的時間,你需要先了解20年代後期的空氣動力的發展來看這段時間的快速變化。-cobrachen (留言) 2009年1月2日 (五) 17:21 (UTC)[回复]

再找來以前買過的<蘇聯航空科技發展史>,這是前蘇聯航空工業界官方出版物,便介紹過伊-3伊-5等雙翼機,但根本無詳細數據前者連圖都沒有。

我只是記得一部一戰時的戰爭電影談過:

主角是當時德國空軍英雄,因為報大擊落數並和同僚以飛機私鬥,兩人爭奪上司的夫人芳心,私鬥中擊落並殺死了同伴,最後上司知道真相後,故意給主角試飛單翼機失敗而死的。

難道早期單翼機真可以借刀殺人?

Gx9900gundam (留言) 2009年2月1日 (日) 14:18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