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孔雀級巡邏艦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軍艦名稱[编辑]

這是一篇很優秀的條目,也感謝主編的創作。但是,我上次編修鄧守仁條目其間,發現港府和駐軍出版物最少對其中三艘軍艦的譯名定為孔雀號、蒲樂福號和薛達靈號。這些軍艦作為駐港英軍的一部分,由香港政府和駐軍制定的譯名,應視作官方譯名,並且應該在中文維基所有版本一致採用,請問主編有何看法?謝謝。--ClitheringMMXIX 2019年2月22日 (五) 18:40 (UTC)[回复]

@Clithering英軍當年只有英文命名,而後才有意譯和音譯中文譯名出現,第一艘Peacock意譯是孔雀大多沒有異議,其他四艘在英文原名都屬鳥類,但採源自英文的音譯在編寫時也有檢出,這個可在條目加以註明,諸如「孔雀號(Peacock),蒲樂福號(Plover),薜達靈號(Starling),史華羅號(Swallow),斯威夫特號(Swift)」,條目本身是以艦型為主軸,各艦之中文譯名並非內容重點,而各艦名都已附上英文原名,君若認為內文和附圖的中文譯名較宜採用音譯,條目是可作此修改。另外,英文版雖然有三個在菲律賓服役的孔雀級條目,但內容幾近相同,香港相關章節的篇幅更屬於複本完全相同,技術層面及升級計劃也沒有分別,鄧守仁每次提及孔雀級的個別艦艇,都重複使用跨語言連結的必要性也值得審視。孔雀級在當時及現在於中文資料均較多稱為巡邏艦,也有稱為巡邏艇,護衛艦在中文資料則較少用。--Uranus1781留言2019年2月23日 (六) 19:52 (UTC)[回复]
恕難同意你提出「英軍當年只有英文命名」的說法,這些艦隻有別於一般英軍,常駐香港,是駐港英軍的組成部份,這些通常由當時駐港英軍新聞處制定的中文名稱很自然就是官方譯名。按照常用原則和名從主人原則,千鳥、歐椋鳥等只是字典解釋的詞語,並不符合史實,是否重要,則屬見仁見智。
維基百科一向是艦隻和艦級條目並存,如果有了艦級條目就不用艦隻條目,似乎說不過去。雖然有關的跨語言條目不是由我加入,但英文維基百科那邊的鋪排方式不同,多一個參考未嘗不是一件好處?巡邏艦如果是對孔雀級艦隻常見的稱呼,我同意修訂。謝謝。--ClitheringMMXIX 2019年2月24日 (日) 17:27 (UTC)[回复]
@Clithering君既認為音譯較為合適,條目內的譯名稍後會作相關修改,事實上條目內的香港時期艦名也只佔條目篇幅很小部分。另外沒有否定有艦型和個別艦隻同時有獨立條目,如果有人在中文版為個別艦隻建立條目,同時又符合收錄準則,這是大家所樂見。--Uranus1781留言2019年2月25日 (一) 15:56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