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高县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县

高县,系四川省南部的一个县(重庆与四川分开后,高县位于四川东南部)。 位于东经104º21’~104º48’、北纬28º11’~28º47’之间。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东邻珙县、长宁,西接宜宾县,南界筠连,北与宜宾市翠屏区相望,东北、西南分别与南溪和云南省盐津县毗连。县城庆符镇距翠屏区55公里。县境南北长61公里,东西宽32公里,面积1321平方公里。地形山地、丘陵、槽坝相间,分别占43.88%。43.72%、12.4%。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1℃,降水量1021上毫米,无霜期360天。有大小溪河31条,分属金沙江和长江水系,其中南广河为县内最大河流,境内流程40公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8万千瓦,可开发量6万千瓦。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无烟煤,藏量3.7亿吨,石灰石5亿吨,石英砂1000万吨。有紫砂陶泥,藏量1亿吨,泥质优良,可塑性强,其藏量和品位,除江苏宜兴外为全国罕见。 唐以前,县境汉为南广县地。自唐以后,均因山川险峻而以“高”字命名。唐置羁康高州。元置高州。明洪武五年(1372年)降州为县,正德中复为州,清顺治初年又改为县。民国以降,县名未改。1960年将原庆符县并入。先后隶属于叙州府、下川南道、永宁道、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宜宾专区、宜宾地区。1945年县境内南部沐爱等14乡析出,设沐爱治所,1948年建沐爱县,1950年撤销沐爱县,并入筠连县。2001年,高县县政府治所获准由文江镇迁庆符镇。辖文江镇、嘉乐镇、罗场镇、蕉村镇、庆符镇、可久镇、来复镇、大窝镇、沙河镇、复兴镇、月江镇、胜天镇、腾龙乡、白庙乡、趱滩乡、仁爱乡、落润乡、羊田乡、翻身乡、贾村乡、四烈乡、潆溪乡、庆岭乡、双河乡等24个乡镇。省道川云中路纵贯县境,宜筠铁路穿越县境东北部。人口约50万。 新编《高县志》于1998年10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原国务院总理李鹏亲笔为其家乡的《高县志》题辞:"编修高县县志,促进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已故全国文联副主席阳翰笙为该书题写书名。全书原则上以1911年为上限,下限至1990年。清康熙25年编有《高县志》、《庆符县志》。

县内名人: 李硕勋,早年参加学生运动,先后在叙府联合中学、四川省立一中、北京弘达学院和上海大学就读,1924年由团员转为党员。他是上海1925年“五卅”爱国运动领导人之一,是第七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委员长,上海反帝大同盟主席,全国学联总会党团书记,1926年第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书记。1926年底调团中央工作,旋即派到北伐军第四军第25师担任政治部主任,成为我党早期参与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之一。1927年他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是主力部队第25师的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师长是叶挺的得力助手周士第,陈毅元帅当时是该师主力团第73团党代表,林彪元帅当时是第73团的连长)。起义失败后,朱德领导的前敌委员会委托周士第和李硕勋到上海中央汇报工作,朱德和陈毅则带领起义军余部开始游击战争。李硕勋到上海后,从事华东各省的党组织白区斗争和军运,先后担任江苏省委秘书长、主持省委工作;浙江省军委书记、代理省委书记;上海沪西区位书记、沪中区位书记,领导工运;后担任江苏省军委书记,指导组建苏北红14军(后失败)。1930年春,任中央军委委员兼江苏军委书记,成为周恩来的主要军事助手之一,后指导河南省组建了红17军,后改任江南省军委书记。1931年春任中央苏区红7军政委,6月改任广东省军委书记,驻香港。7月7日赴海南岛主持军事会议,一上岛即被捕,9月16日在海口市英勇就义。 阳翰笙,原名欧阳本义,笔名华汉,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家,左翼作家领袖之一。1925年入党,1926年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军校中共党总支书记。1929年任左联党团书记、左翼文化总同盟党团书记,中央文委书记。1933年进入上海艺华影业公司,和田汉主持编剧委员会。抗战期间,他创作了《草莽英雄》、《天国春秋》《李秀成之死》、《塞上风云》、《八百壮士》等话剧和电影剧本,1938年就任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主任秘书,是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和三厅庭长郭沫若的主要助手。1945年后,他去上海领导进步电影工作。建国后,阳翰笙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文联秘书长、副主席、党组书记,是周总理领导文化工作的主要助手之一。阳翰笙一生写作了18部电影剧本,8部话剧以及若干中短篇小说,其中话剧《天国春秋》、《草莽英雄》和电影《万家灯火》是他的代表作。阳翰笙是我国电影事业的缔造者之一,是抗战话剧运动的中坚。 张锡龙,红三军团高级将领。1926年在中法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同年参加南昌起义。后被党组织派到苏联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军事,1930年回国,在中共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工作。不久去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红三军团第三军参谋长、第七军军长、第三军团第四师师长。后在团村战斗中牺牲。张锡龙和彭雪枫、黄克诚等知名大将是彭德怀元帅麾下同一级别的将领。(一说张锡龙是长宁县人,因庆符县和长宁县有部分乡镇调整过区划,存疑)

从1928年到1947年,高县境内一直有中共领导的红军游击队活动,到1949年还有200多人的游击队配合解放军。

1928年5月,中共川南特委决定以庆符县(现高县)汉王山地区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派袁敦厚、王泽嘉在沙河驿设立联络点,继续筹组革命武装。1928年6月“川南工农革命军独立团”在长宁太平场正式建立,王泽嘉任团长,袁敦厚任政委。同年秋天,在当地农会组织的密切配合下,王泽嘉率队袭击高县趱滩乡,这是红军首次在高县活动。1929年6月,川南工农革命军独立团更名为“四川红军第四路游击队”,部队由100多人迅速扩大到1000余人,以长宁为中心,转战在汉王山地区的沙河、复兴、月江、胜天和高县的趱滩、仁爱、白庙等乡镇和珙县、兴文、江安等川南8县和云贵两省边区一带。 1930年7、8月,四川红军第四路游击队支队长王学勤、王世方等联系川南革命军独立团幸存的战士20余人到庆符县(现高县)汉王山地区隐蔽。1932年2月,王学勤、王瑞华、王世方到贵州赤水购买枪支在泸州蓝田被逮捕于同年6月被杀害于宜宾府堂坝。后王吉成从赤水购买枪支准备在汉王山继续集积队伍,途经庆符祭天坝(现高县胜天镇),被乡长李治山发现逮捕杀害。“四王”牺牲后,游击队因没有领导人而转入长期隐蔽斗争。 1935年2月10日,中央军委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从红一方面军抽调干部、战士400余人(主要是红三军团编余干部),组建为中共川南特委和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后改名为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和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于6、7两月进入高县的维新、乐义、腾达、民主(落木柔)、巩固(解放)、政治(镇舟)、武德、中心(蒿坝)、沐爱等9个乡镇(1953年10月由高县划入筠连县辖),迂回穿插,反击敌军的围追堵截,在乐义、维新、新场、沐爱、落木柔等地给敌人以重创。纵队政委徐策是长宁人,当时是红三军团第6师政委,因6师撤销而被留下打游击;纵队司令姓王,本是朱总司令的警卫员,因违反军纪在古田会议后被开除军籍,回乡后按红军制度组建了一支小型游击队,和徐策部队合编后任纵队司令。7月13日,徐策率红军游击纵队在反击川滇黔三省围剿中壮烈牺牲,新任特委书记兼纵队政委余泽鸿与司令员刘干臣,于7月21日,从云南省彝良县小草坝出发,次日占领筠连县巡司场。7月26日进入筠连县蒿坝,挥军南下,一举攻克时筠连县城。在农历7、8月份,红军边区游击纵队从珙县恒丰进入庆符县趱滩,转战趱滩、仁爱、白庙和汉王山等区域,在趱滩乡龙旺村,余泽鸿召开群众大会,镇压了当地恶霸罗道忠。1936年,边区游击纵队在国民党“三省会剿”中失利,边区游击纵队云南支队与纵队失去联系,便在殷禄才率领下,改名为云贵川抗日后援军,转战在川、滇、黔边区的庆符县的玉皇(今四烈)、可久、羊田、罗家(今高县罗场)和筠连、珙县、兴文、江安、叙永等县,组织战斗20多次,组织发动抗日,独立自主坚持斗争,一直到1947年3月。

高县的反面典型:

2004年3月22日晚,央视《焦点访谈》以“盼不来的验收”为题,披露了宜宾市高县仁爱乡在退耕还林中对退耕面积分散的农户不予验收、对存在虚报冒领的业主进行验收等问题后,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对此事非常关注,有关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指示,并派出了调研工作组。宜宾市委、市政府也迅速成立专门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和及时处理。经调查核实,《焦点访谈》所反映的问题属实。为此,宜宾市委决定:高县县委、县政府对仁爱乡在退耕还林中存在政策不落实等问题负有领导责任,责成高县县委、县政府向市委、市政府作出深刻检查;高县县委书记王邦兴、高县人民政府县长吴建华对问题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同意二人分别引咎辞去县委书记、县长职务;对仁爱乡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县级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分别给予党纪和行政处分;已涉嫌触犯刑法的有关人员,移送司法机关作进一步调查。

著作权说明[编辑]

  • 高县:怀疑侵权[原創研究?]--Wing 08:18 2005年9月1日 (UTC)
    • 管理员,我是维基百科高县的作者,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我没有侵权,这篇文章我花了很大功夫写的。
    • 以前有个叫SHIZHAO的管理员删除过我的第一稿,这个我认;但我的第二稿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他看也不看就胡乱删除,现在我的第三稿,绝对是原创,请恢复我的正常页面。
    • 這個條目中的人物應該只保留人名列表,人物介紹應為每一個人單開條目進行。

我已经修改过了,但是不会做列表,请管理员帮忙做一下。--用心阁(对话页) 11:14 2005年9月4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