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泽公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利泽公司,最早前身为胜美商会,是一家曾存在于台湾台中缝衣机制造公司。

简介[编辑]

在毕业于东京物理学校应用数学系并返乡后,张深耕(1914年-1996年)于昭和11年(1936年)与其叔父张水旺(1919年-1944年)共同创业,以单台每月5分期付款方式在全台贩卖缝衣机,并在台中市樱桥通创设“胜美缝衣机商社”(胜美商会);当时,胜家缝衣机也以一台每月7圆之分期付款方式行销全台。

昭和13年(1938年),胜美商会扩大组织,并更名“飞机牌缝纫机制造会社”。昭和16年(1941年),又在台中大雅创设“滑翔机 (GLIDER) ”品牌缝衣机制造厂,专门制造车壳及针车所有零组件,成为台湾缝衣机工业的先驱之一。后来,因战争导致台湾地区生铁原料短缺,张深耕前往大阪和京城府设立“兴亚车壳制造厂”(大阪厂在1944年被日军征用、京城府工厂则遭美军空袭炸毁)。此后,张深耕决定在位于大雅的祖传田地上建立台湾第一家规模化生产缝衣机的工厂。[1]

战争结束后,GLIDER商标被广为冒用,且日本本土相关产业设施毁坏殆尽;张深耕因而决定售出部分祖传田地,并耗资购置500台工作母机,开始建立自零组件到成品的一贯作业生产线,又先后在台中大雅、大里地区创立台湾裁缝机股份有限公司、利泽工业衣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衣车股份有限公司。但是,因扩大经营后的销售市场主要集中于中国大陆,该企业在民国38年(1949年)后一度因无法收回大量款项而发生财务危机。

民国46年(1957年),其产品开始外销美国和韩国,又在南越受美国援助下大量供应当地市场。隔年,创立Lihtzer品牌,致力于销售全球市场,并因其定价策略与品质广受欢迎;同时,又替德国与日本厂商代工。民国54年(1965年),其周边企业(缝衣机装配工厂及零组件制造厂,聚集在台中地区)近百家,经销商逾600家。民国67年(1978年)至69年(1980年)台湾当局实施奖励投资政策,利泽工业衣车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衣车股份有限公司合并为“利泽公司”,以符合所得税减免条件。不久,因业外投资(永昌钢铁及启华纺织)失误,利泽公司损失逾亿新台币资产。

民国69年(1980年)下半,其工厂发生火灾;虽其有投保火灾险并足以藉之排除经营困境,但其供应商认为其可能因此歇业,因而各自向其催讨尚未给付之款项。此后,利泽公司财务逐渐恶化,营运业绩也日渐萎缩,终于在民国70年代(1980年代)前后宣告破产并结束营业。[2]

该企业在战后早期为台湾培养出大量缝衣机制造技术人员,也奠定台中地区机械工业部分基础。[3][1]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陈, 晓华. 縫出一片天: 近代台灣女性的縫紉機使用經驗. 国立云林科技大学. 2014: 141. 
  2. ^ The Foreign Factor: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Moderniz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oover Press. [2019-04-04]. ISBN 97808179889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英语). 
  3. ^ LAZYweb. 五位小學學歷黑手 躍登全球縫紉機代工王. www.businesstoday.com.tw. 今周刊. 2008-02-21 [201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