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海地贫困问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地的贫困水平通常被视为西半球中最严重的,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在海地估计为13150000000美元,排名世界146。世界银行在2001年估计,78%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

贫困[编辑]

贫穷影响海地人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包括住房,营养,教育,医疗保健,婴儿死亡率,以及环境。海地一直不断被低水平生活条件困扰,许多海地人迁入首都太子港,企图摆脱贫困。

腐败[编辑]

2012年,海地位居世界上第十最腐败的国家。根据国际透明组织进行的研究显示腐败和贫穷之间具强大的相关性。通过较低的经济增长率,偏颇税收制度也将导致贫富不均。低福利支出和不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增加了贫困。专门为海地进行的研究已经表明,国际捐助者未能及时协助海地,主要是由于普遍的腐败和目前在国内结构性问题。海外慈善组织自1994年以来贡献超过26000000000美元。其中没任何明显的好处。

婴儿死亡率[编辑]

海地的婴儿死亡率率为每千名活产53人死亡,是缺乏医疗保健系统的结果。一个精心策划的教育体系的缺乏是低识字率的原因。

不平等[编辑]

海地位居中的基尼系数指标59.5,海地人最富有的10%人口占有全国收入47.83%,而最贫穷的10%人口只有不到0.9%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