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第六混合联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空军第六混合联队
6th mixed Wing

存在时期民国26年(1937年)至今
国家或地区 中华民国
效忠于 中华民国
军种 中华民国空军
功能空降、空投、空运、反潜
规模联队
隶属于国防部空军司令部
驻地神鸥基地金门机场
装备C-130运输机E-2K预警机P-3C反潜机
参与战役
指挥官
联队长 杨炳申空军少将

空军第六混合联队简称第六联队,最初由空军第十大队和第二十大队组成。目前驻守屏东基地,负责空降、空投、空运及反潜等任务。[1]

历史[编辑]

  • 1954年(民国43年)2月1日空军总司令部于水湳机场成立空军第六作战联队。下辖空军第二十大队,主要任务为空降、空投与空运。[2]
  • 1958年(民国47年)11月增设C-119运输机独立中队。[3]
  • 1959年(民国48年)11月移驻屏东基地,第十空运大队同时改隶属本联队。C-119型空运机独立中队更改番号为第二中队,并隶属二十大队。
  • 1960年(民国49年)6月番号更改为为空军第六联队。
  • 1966年(民国55年)11月成立反潜中队,使用S-2A型反潜机。[4]后于1976年(民国65年)4月换装S-2E型机。[5]
  • 1976年(民国65年)8月,联队更改番号为第439运兵反潜混合联队。
  • 1979年(民国68年)2月,反潜中队扩编为反潜机大队,并于1992年(民国81年)10月15日开始换装S-2T机。
  • 1999年(民国88年),反潜机移编中华民国海军反潜航空大队
  • 2013年(民国102年)7月1日,S-2T及向美方购买12架P-3C等定翼机全数由海军移转回中华民国空军第六联队。
  • 2017年(民国106年),第六联队举办P-3C反潜机成军典礼。[6]同年S-2反潜机全数除役。联队番号更改回“空军第6混合联队”。[7]
反潜大队操作的P-3C反潜巡逻机

第十大队[编辑]

  • 1937年(民国26年)11月,因应卢沟桥事件,航空委员会成立空军特务大队。[8]
  • 1941年(民国30年)空军特务大队裁撤,空运任务交由“空军轰炸总队航行训练班”执行。
  • 1942年(民国31年)12月航委会以航训班为基础成立“空运队”。
  • 1945年(民国34年)10月1日扩编为“空运大队”,下辖空运第1、2、3、4等四个中队,装备C-47型机;分驻重庆九龙坡、白市驿、成都太平寺及南京明故宫机场,大队长由衣复恩担任。
  • 1946年(民国35年)初,为避免中队番号混淆,4个中队分别更改番号为第一O一、一O二、一O三及第一O四中队。空运大队亦更衔“空运第一大队”。
  • 1947年(民国36年),空运第一大队一O一及一O三中队开始换装C-46型机。
  • 1948年(民国37年)1月更衔为空军第10空运大队,以避免与第一大队混淆。
  • 1949年(民国38年)8月15日,第一O二中队开始接收C-46型机,除部署松山基地的一O四中队仍装备C-47型机外,均配赋C-46型机。
  • 1950年(民国39年),国军主动撤离西昌及海南岛,第十大队改驻防嘉义基地。同年增编直升机分队
  • 1953年(民国42年)1月8日,空军成立联队编制,第十大队和第四大队隶属第四联队。
  • 1954年(民国43年)7月1日,第十大队改隶第三联队。而空军救护中队编制到第四联队下。同年8月1日,第十大队移防至屏南机场
  • 1955年(民国44年)3月1日驻松山基地的第一O四中队撤销,原先机队改隶松山基地指挥部
  • 1959年(民国48年)11月16日第十大队改隶第六联队。
  • 1966年(民国55年)4月1日至1970年(民国59年)年4月30日,完成“天鹅一、二及三号”计画,完成C-119型机换装,C-46型机汰除。
  • 1980年(民国69年)10月,一O一中队自34中队接收4架C-123K机。
  • 1985年(民国74年)11月,空军实施“太武山换装计画”,人员赴美换训C-130运输机。同年C-123K机除役。
  • 1997年(民国86年)12月19日C-119机在屏东基地举行除役典礼。[9]
  • 2008年(民国97年)7月1日第一O三中队裁撤。
第十大队操作的C-130运输机

第二十大队(原第二大队)[编辑]

  • 1936年(民国25年),空军第二轰炸大队成立,辖下第9、11、14中队。装备诺斯罗普-伽玛2E轻型轰炸机
  • 1938年(民国27年),第二大队换装SB轰炸机
  • 1942年(民国31年),第二大队换装透过租借法案得到的A-29轰炸机
  • 1943年(民国32年),第二大队开始接收B-25轰炸机
  • 抗战胜利后,航委会因战后复原及补给需求,将第二轰炸大队派赴美国接收C-46型机。
  • 1946年(民国35年)5月1日,航委会将派赴美国换装的第二大队改番号为“空运第二大队”,大队部设于上海江湾,成为下辖2、6、11及30等四个中队的空运大队。
  • 1948年(民国37年)1月1日,“空运第二大队” 改番号为“第二十大队”,避免与作战部队番号混淆。
  • 1950年(民国39年),第二十大队自海南岛移防新竹基地
  • 1953年(民国42年)1月8日,第二十空运大队与第八轰炸大队于新竹扩编成第二联队
  • 1954年(民国43年),第六空运联队于水湳机场成立,辖下第二十空运大队。
  • 1969年(民国58年),第二十空运大队完成换装C-119型空运机,汰换C-46型运输机。
  • 1984年(民国73年)2月二十大队裁撤,第2中队改隶十大队。
  • 2000年(民国89年)1月1日,第二十大队复编,接收C-130HEE-2T。番号为第二十电战大队。
  • 2006年(民国95年),第二十大队再接收2架E-2K预警机。并在2013年将全数机体升级至E-2K等级。[10]
第二十大队操作的E-2K预警机

参考文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