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夜眼/沙盒/中国动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六届厦门国际动漫节上的一家动画制作相关公司的展位

中国动画(英语:Chinese Animation)是对不同时期中国动画作品创作活动和动画行业的总称,现一般特指由中国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机构或个人创作的动画。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动画出现于1922年,1941年推出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1950-1980年代产生了大量极具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80年代中期起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其他国家动画的冲击下急剧衰落,2000年后在中国政府的扶持下得到恢复与发展。当今的中国动画,尽管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品和一些积极变化,但整体上仍存在模仿抄袭、粗制滥造等现象,低龄化、审查制度等问题也饱受诟病。

2011年,中国动画单年完成的作品总时长达到261224分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15年,经中国政府认定的动漫企业累计达730家,开设动画专业的本科院校超过350所,年毕业生约15000人。近年来,随着网络动漫、动漫电影、手机动漫等新兴动画行业快速发展,中国动画市场总量和发展潜力已相当可观。[1][2][3]

广电总局审批动画许可证格式

发展历史[编辑]

初期至1950年代[编辑]

1938年,老四万涤寰留在上海改营照相业务外,其馀三人去到武汉和重庆,这一时期,他们先后为中国电影制片厂绘制了四集《抗战标语卡通》和七集《抗战歌辑》。万籁鸣和万古蟾返回上海,到新华影业公司卡通部工作。1937年,美国卡通片《白雪公主》在上海放映,观众上座历久不衰。万籁鸣和万古蟾兄弟二人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绘制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这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也是继美国的《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世界第四部动画长片,标志著当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1941年该片完成,以中国联合影业公司名义发行上映,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在亚洲引起巨大反响。

1950年代至1980年代初[编辑]

当时中国发展出自有的风格,包括水墨动画皮影动画木偶动画等,极具民族特色,此时期的作品一般称为美术片。最具代表性的有大闹天宫(1961年)、哪吒闹海(1979年)、天书奇谭(1983年),在世界亦获得崇高赞誉和众多奖项。此时期的动画画风独特,想像奇瑰,不乏精品,是中国动画最为辉煌的时期。

1980年代至1990年代[编辑]

19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一系列的美国、日本动画进入中国电视,对动画界与观众人群产生极大冲击,中国动画片厂开始日渐减少。主要观众群80后普遍接受日本动画,而抛弃日益乏味的国产动画。此时期引进不少脍炙人口的外国配音动画,如龙珠、圣斗士、忍者神龟等。

2000年代[编辑]

自2006年9月1日起,中国政府对国产动画全面实行保护主义,在晚间17至20时的黄金时段里禁止电视台播放进口动画[4]。从2008年5月1日起,该限令扩大至17-21点禁播。[5]另据行内人士指出,中国政府每年拨款过千万元支援动画公司创作[6],中国动画年产三百部。但实际上动画公司又要电视台播放,所以这批款项主要用于电视台打关系之用,创作用的资金只得很少,尽管产量可观,而实际的品质不堪入目。

虽然如此,一些中国动画人也在探索着中国动画的前进道路,出现少数制作较有水平的动画,诸如电影动画宝莲灯》(1999年)、《风云决》(2008年),电视动画我为歌狂》(2000年)、《围棋少年》(2005年第一部,2008年第二部)、《秦时明月》(2007年,未完结)、《喜羊羊与灰太狼》(2005年,未完结)、《熊出没》(2012年,未完结)、《虹猫蓝兔七侠传》(2006年)等。国内院线普遍不支持中国电影动画,影响电影动画票房;全年龄中国产电影动画目前不受当地观众关注(《风云决》仅获得3000万票房[7]),打击中国动画公司动画全年龄化的决心。这些都成为阻碍中国动画进步的因素,部分上述优秀作品甚至无法收回成本。曾被认为开拓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意马公司收购后沦为赚钱工具,制作方急于求成的心态导致画面、剧情质量大幅度下降,而这也是很多中国大陆动画的弊病所在。[8]

2010年代[编辑]

中国网络动画开始兴起,由于网络动画不需要广电局审批,所以网络动画的长短(大多10分钟一集)、类型(如打斗、僵尸、大尺度)与其他的国产动画有所不同,中国网络动画作品较知名的有《十万个冷笑话》,《啦啦啦德玛西亚》,《尸兄》等。但随著思想的不断拓宽,政府为首的监管制度也开始展开了动作,对于影视内容的自由度与控制力度的拉锯战开始逐步升级。

总结[编辑]

国产动画产业在国家的扶持下已经初具规模,正在努力冲破幼稚的枷锁,并向商业动画前进。[9]

体制[编辑]

动画许可证[编辑]

中国动画用于电视播出时都需要申领动画许可证。

  • 其中第一个汉字是颁发机构的缩写,各省级广电为该省简称。此外还有“军”“央”等机构。
  • 动审字后是颁发年份。
  • 号数有3位,表示该机构向该动画发出的是第几个许可证。
  • 不得在两个机构为同一动画申领。
  • 撤销的许可证号一般不再使用。
中国大陆电视动画片制作备案公示表

中国与日本动画体制的区别[编辑]

  • 日本动画题材一般由漫画游戏小说改编;中国动画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或由编剧原创。
  • 日本动画在固定档一周播出一集,影响时间跨度长,便于商业操作及按观众要求修改;中国动画全剧集完成后才能申领动画许可证。
  • 日本动画有清晰的分级制度,并由映伦等机构审查;中国动画完全没有分级审查制度,一般由广电总局负责审查,由于现时制作的动画多为儿童类(子供向),通过并不难。

争议事件[编辑]

Code Lyoko[编辑]

广州原色动力冒原创之名引进的法国动画Code Lyoko》(港译为《至Net奇兵》),命名为《虚幻勇士》。在原片上进行涂改,将所有法文英文一律改成中文,并且制作人员上也全打中国人名(即译制组名单)而不提法国的工作人员。

2007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撤销了《虚幻勇士》的播放许可证,并且进行了处罚。[10]

双子星公主[编辑]

中国曾经把《不可思议星球的双胞胎公主》(又名《双子星公主(Futagohime)》)更名为《神秘星球孪生公主》装成伪国产动画,以便在黄金时段播出。据有关媒体报道,该动画片是大连东方龙动画发展有限公司在2005年初,投资3500万元制作的两部系列动画片之一。[11]中国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更名为《神秘星球孪生公主》,从2007年3月27日起每天18:00,伪装成国产动画播出,后来被人揭发是日本动画,电视台在4月26日停播此动画。

具有代表性的动画[编辑]

各方观点[编辑]

动画电影[编辑]

中国动漫电影《龙之谷:破晓奇兵》的美国制片人比尔·伯顿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对动漫电影的轻视和排片不公,例如,在中国人的普遍认识中,动漫电影还等同于低幼的儿童特供片,排片只在白天,晚上几乎没有,而在北美这种情况是闻所未闻的。中国动画电影只是电视卡通片的一种延伸,中国人没有真正严肃地去把中国动画电影当做一部真正的电影去对待。[12]中国动漫人也希望进行“全龄化动漫”尝试,促进“合家欢”动漫的发展。[12]

参考资料[编辑]

  1. ^ 2015年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报告_中国出版网. 
  2. ^ 专家全面解析动画专业-搜狐教育!!!. 
  3. ^ 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5)发布-中国社会科学网. 
  4. ^ 9月1日起17-20点禁播境外动画片. 腾讯. 2006-08-12 [2013-02-03] (中文(中国大陆)). 
  5. ^ [1],人民网。
  6. ^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7-27/3213596.shtml
  7. ^ 《风云决》票房直逼3000万元大关. 新浪网. 2008-08-07 [2009-04-18] (中文(中国大陆)). 
  8. ^ 国产动画超速发展背后的隐忧. 国产动画超速发展背后的隐忧. 2014年7月30日 [2014-07-31]. 
  9. ^ 中国动画电影元年要来了. 凤凰网. 2014-02-24 [2014-08-07] (简体中文). 
  10. ^ 广电总局关于2006年度全国电视动画片发行许可证核发情况的通告
  11. ^ [2]
  12. ^ 12.0 12.1 动漫产业 给力前行(下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08-11 [2014-08-14]. “大动漫”意味着动漫不再仅仅是孩子的专利,凡是喜欢幽默、搞笑、夸张等卡通手法创作的动漫产品的人均是受众;意味着动漫不再仅仅是艺术,还是产业——横跨出版、影视、演出、新媒体、玩具、服装、游戏、主题公园等衍生产品,而且以动漫形象和品牌串联成一个整体产业链;意味着以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动漫为代表的新媒体动漫,成为带领越来越多成人进入动漫世界的工具;意味着动漫的创意和思维、内容和技术在现代社会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从建筑设计到展览展示,从医药卫生、国防航天到教育科普、广告营销等多行业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