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乾元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乾元觀,位於常州市金壇區,現在是一座道教坤道宮觀。[1]

簡介[編輯]

乾元觀位於茅山北部東麓金壇市境內的青龍山(又名岡山、郁岡山、大橫山)南腰,是茅山歷史上的「三宮五觀」之一。秦朝時,李明真人在此煉丹,古名「煉丹院」。如今留有一口「李真人煉丹井」,井水清澈。南朝天監年間(502年-519年),陶弘景在此創建「郁岡玄洲齋室」,梁武帝每遇大事必親自來咨問,興建咨問場所「宰相堂」(陶弘景人稱「山中宰相」)。唐朝天寶年間(742年-755年),李玄靜在此居住,唐玄宗敕建「棲真堂」及「會真亭」、「候仙亭」、「迎恩亭」、「道德亭」、「拜表亭」。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年-1016年),茅山上清派第23代宗師朱自英奉旨興築九層壇行法,天聖三年(1025年)敕名「集虛庵」,既而又敕名「乾元觀」。[1]

元朝,乾元觀有800多間殿房,後來逐漸廢毀。明朝嘉靖年間,全真龍門派第十四代傳人閻希言祖師住在乾元觀,起初乾元觀僅有門和簡陋的居舍,閻希言乃到金陵募款建成殿閣。[1]

乾元觀原有正門及西便門。進入正門是靈官殿,靈官殿兩側是東、西拜樓。進入西便門有小山門,小山門後是太元寶殿。太元寶殿後面是玉皇殿,殿東有李明真人煉丹井,旁邊是陶弘景煉丹碑,殿西有祠堂、客堂、庫房、西花園。最後一排殿堂從東向西是東拜殿、東嶽殿、三清殿、西拜殿、住宅樓、住持室、斗姆樓、松風閣(三層宮殿式建築),以及齋堂、道舍等建築。此外還有青陽館、片雲居、三仙庵、迎仙庵、一了庵、甘露庵、止白庵、知常庵。[1]

閻希言將全真道傳入茅山,與茅山派融合,從而創立閻祖派。自此全真道正式傳入茅山,經閻希言及弟子傳播,茅山的「三宮五觀」里,三宮繼續傳襲正一道,五觀逐漸改傳全真道,五觀尊乾元觀為全真宗祠、五觀之首。[1]

清朝順治年間,名士笪重光(1623-1692年)在乾元觀皈依道教,道號「郁岡掃葉真人」。中華民國初年,惠心白(約1866-1938年)接任乾元觀住持。民國七年(1918年),康有為在乾元觀松風閣隱居,把母親和家人的骨灰安放在祠堂,守孝三年。1938年10月6日,陳毅領導的新四軍第一、二支隊司令部及政治部設在乾元觀松風閣及宰相堂。1938年8月13日,日軍入侵並燒毀乾元觀,殺害監院惠心白等12名道眾。[1]

1993年4月6日,經金壇縣人民政府(壇政發〔1993〕59號)文件批准,乾元觀恢復重建,由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五代弟子尹信慧任乾元觀住持並主持重建工作,乾元觀成為江蘇省唯一的坤道宮觀。此後經過17年,乾元觀先後建成大羅寶殿、靈官殿、西拜殿、東拜殿、玉皇殿、慈航殿、三茅祖師殿、齋堂、鐘鼓樓、道眾生活區等殿房約200間,還有牌樓、御道、台階、停車場及其他附屬工程,總占地面積300多畝,共花費約3000萬元人民幣。[1][2]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乾元观历史,乾元观,2010-10-07. [2015-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白手起家,古观新建,乾元观,2010-10-07. [2015-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