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大學學院數學與物理科學學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倫敦大學學院數學與物理科學學院
院長伊凡·帕金教授[1]
行政人員445[1]
(學術與研究人員 (截至2009年10月)
學生人數1,833[1]
本科生 (截至2008年9月))
544[1]
研究生 (截至2008年9月))
校址英國倫敦
網站http://www.ucl.ac.uk/maps-faculty/

倫敦大學學院數學與物理科學學院為組成倫敦大學學院(UCL)中的11個學院之一。此學院與倫敦大學學院工程科學學院英語UCL Facul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以及倫敦大學學院建築環境學院英語The Bartlett(巴特萊特學院)共同組成了倫大學院建築環境、工程與數學物理科學學院。

科系[編輯]

倫敦大學學院(UCL)的化學系、地球科學系、數學系、自然科學系、物理系與天文學系、科學技術研究系、太空科學系(穆拉德空間科學實驗室)、統計學系,以及倫敦納米技術中心構成了倫敦大學學院中在數學物理科學領域的研究核心和教育力量。

  • 倫大學院化學系:致力於在化學領域進行前沿的研究及提供優質教育。
  • 倫大學院地球科學系:探索地球的物理、化學、生物結構及其過程。
  • 倫大學院數學系:提供數學教育,並於2015年起,由數學系學生創辦了線上數學興趣雜誌《Chalkdust》。
  • 倫大學院自然科學系:跨學科研究自然世界的各個方面。
  • 倫大學院物理與天文系:在物理學和天文學領域進行研究及教學。
  • 倫大學院科學技術研究系:研究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互動。
  • 倫大學院太空科學系(穆拉德空間科學實驗室):專研於太空科學、氣候及物理的研究。
  • 倫大學院統計學系:供給統計學的教育和研究。
  • 倫敦納米技術中心:此中心為倫大學院和帝國理工學院在2003年,獲得一筆1365萬英鎊的高等教育基金會科研基礎設施補助金後,所共同成立聯合企業,主要專研於納米技術。

研究中心和研究所[編輯]

倫敦大學學院

倫敦大學學院(UCL)的材料科學研究中心、生命科學與實驗生物學]]的數學物理中心(CoMPLEX)、行星科學中心、臨床運營研究單位(CORU)、起源研究所、醫療保健工程研究所、風險災難減少研究所以及托馬斯·楊中心,皆為倫大學院旗下的重要研究機構和中心。

  • 倫大學院材料研究中心:專注於新材料的開發和研究。
  • 倫大學院生命科學與實驗生物學的數學物理中心(CoMPLEX):這是一個跨學科的虛擬中心,旨在將數學家、物理科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和工程師聚集在一起,共同研究生物學和生物醫學中的複雜性問題。該中心與倫大學院的29個部門和研究所合作,並設有MRes/PhD項目,要求其學生至少屬於這些部門/研究所之一。中心位於倫大學院主校區的物理大樓內。
  • 倫大學院/伯貝克行星科學中心:專注於行星科學的研究。
  • 倫大學院臨床運營研究單位(CORU):CORU位於數學系內,是一個專門致力於將運營研究、數據分析和數學建模應用於醫療保健問題的研究團隊。
  • 倫大學院起源研究所:探索宇宙、地球和生命的起源。
  • 倫大學院醫療保健工程研究所(IHE)[2]:致力於通過數字和醫療技術改變生活,並促進倫大學院各專業領域之間的合作。
  • 倫大學院風險與災難減少研究所:致力於減輕自然和人為災害的風險和影響。
  • 托馬斯·楊中心:作為跨學科研究的中心,專注於材料、分子和納米科學的研究。

學校排行[編輯]

在2013年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中,倫敦大學學院(UCL)在自然科學數學領域的世界排名分別獲得第51名與第75名(歐洲排行第12名)。

在2013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倫敦大學學院自然科學專業排名世界第38名(歐洲排名第12名)[3]。在2014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倫敦大學學院化學專業排名世界第 51-100 位(歐洲排名第 12 名) [4]地球科學專業排名世界第 27 名(歐洲排名第8名) [5]材料科學世界並列第 51-100名(歐洲並列第13名) [6]數學世界並列第36名(歐洲並列第10名) [7]物理學天文學排名世界第47名(歐洲排名第9名) [8]統計學運籌學研究排名世界第47名(歐洲第9名)。 [9]

在2013與201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倫敦大學學院物理科學專業排名世界第51名(歐洲排名第16名)。 [10]

著名人物[編輯]

參見[編輯]

參考[編輯]

  1. ^ 1.0 1.1 1.2 1.3 UCL Review 2009.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14 September 2010]. 
  2. ^ UCL. UCL - London's Global University. UCL Institute of Healthcare Engineering. [2019-10-06] (英語). 
  3.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Faculty 2013 – Natural Science.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3 September 2013]. 
  4.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14 - Chemistry.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1 March 2014]. 
  5.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14 - Earth & Marine Sciences.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1 March 2014]. 
  6.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14 - Materials Science.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1 March 2014]. 
  7.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14 - Mathematics.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1 March 2014]. 
  8.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14 - Physics & Astronomy.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1 March 2014]. 
  9.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14 -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1 March 2014]. 
  10. ^ Top 100 universities for Physical Sciences 2013–14. Times Higher Education. [6 October 2013].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