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赤醫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保赤醫院19世紀福建省廈門市的一家教會醫院

1842年2月24日,美國傳教士雅裨理廈門鼓浪嶼宣教,為了從事醫療宣教事工,他將自己鼓浪嶼的住宅作為門診所。不久,美國醫生甘明到達廈門,與雅裨理同工。[1][2]

1844年,門診所遷至廈門寮仔後(現思明區鷺江道和平碼頭附近)。後移居旗冒洋行的大史巷(現思明區人和路和大同路之間)。

1845年雅裨理由於嚴重的肺結核回到美國,醫院移交給英長老會和英倫敦會的醫生經營。

1883年,英長老會將醫院搬到在竹樹腳(現思明區開禾路附近)新購得土地,並將管理權轉交給美國歸正會。醫院成為美國歸正會在漳州平和縣小溪鎮創辦的救世醫院的廈門分院,日常事務由竹樹堂教會負責,稱保赤醫院竹樹腳醫院

1898年,郁約翰(Dr. John Abraham Otte)將救世醫院總院遷至廈門鼓浪嶼,保赤醫院劃為鼓浪嶼救世醫院的分院,郁約翰擔任醫院院長。[3]

1933年,醫院停辦。[4]

參考資料[編輯]

  1. ^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鼓浪嶼往事:百年祠堂黃氏小宗見證中美文化交流。
  2. ^ [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鼓浪嶼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擁有世界遺產數全球並列第一。
  3. ^ [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把生命獻給廈門的郁約翰醫生。
  4. ^ [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廈門市志 卷四十七 第四章 第五節 興辦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