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台灣杓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台灣杓蛤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
綱: 雙殼綱 Bivalvia
目: 筍螂目 Anomalodesmata
科: 杓蛤科 Cuspidariidae
屬: 帚形蛤屬 Cardiomya
種:
台灣杓蛤 C. taiwanica
二名法
Cardiomya taiwanica

台灣杓蛤(學名:Cardiomya taiwanica),又名台灣杓子貝[1][2],是筍螂目杓蛤科帚形蛤屬[3][4]的一個物種,於1999年由奧谷喬司藍子樵台灣龜山島首度發現(模式標本NSMT-Mo 71307,17.3mmx11.7mmx9.3mm)[1][2]

台灣杓蛤的殼白色薄而半透明,殼形類似寶島杓蛤,殼前緣上部直線斜坡呈角,後半部起有三條放射肋,肋間有細縱橫交錯呈網狀彫刻,前半部有20條左右較寬而平坦的成長肋[4],比寶島杓蛤的15條放射肋更為密集。杓柄短,微微翹起,柄端向外翻開為口,左殼稍大於右殼,最大的特徵是左殼前緣上部有一很粗的肋,右殼則無,因此雙殼合併時殼頂處呈現一長形凹槽[4]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文獻資料:200166:Three new bathyal bivalves from Taiwan. 台灣貝類資料庫. [2015-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繁體)). 
  2. ^ 2.0 2.1 2.2 Okutani, Takashi; Lan, T. C. Three new bathyal bivalves from Taiwan. Venus (Venus). 1999, 58 (1): 19–23 [2015-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2) (英語). 
  3.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WoRMS_457981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4. ^ 4.0 4.1 4.2 國際貝庫:台灣杓蛤. 台灣貝類資料庫. [2009-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