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零五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四零五零人員,泛指在中國大陸於1950到1960年代出生,在2000年代時年齡介乎40歲到60歲之間(嚴格認定為:女性40歲以上、男性50歲以上),尚未達到退休年齡或條件,難以在勞動力市場競爭就業的一群社會人士[1],他們主要是因為國企改革而成為失業大軍的主體,進而衍生很多社會問題,並廣受關注。

經歷[編輯]

大多數四零五零主要經歷過幾段不尋常的歷史。

狀況[編輯]

四零五零人群在青少年時期由於文化大革命而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由政府分配至工廠工作。在90年代開始,因國有企業改革而陸續下崗失業,至2000年代初成為下崗高峰並結束及全面推出社會。因為4050人群同時要肩負家庭經濟,且兒女尚處於求學階段,精神壓力大,生活水平差。他們的再就業問題是中國城鎮的困難問題之一。

在2012年11月的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身為四零五零人士的習近平首次被選定成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成為第五代最高領導人。儘管目前一些50人士(女性)開始陸續退休,但目前就業壓力未有減少。

社會幫扶[編輯]

四零五零人群的就業和生活困難令中國各地方政府出台相關政策和措施,如上海等市推出四零五零工程促進再就業[2][3]海城等城市對四零五零人員實行繳納養老金補貼優惠,減輕經濟負擔。[4]

特別是2008年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各地政府加大了對四零五零人員再就業幫扶的力度,共同應對經濟困難時期[5][6][7][8][9][10][11]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