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所得倍增計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60年代的日本商鋪

國民所得倍增計劃(日語:国民所得倍増計画こくみんしょとくばいぞうけいかく kokumin shitoku baizō keikaku */?)是1960年日本池田勇人內閣規劃並實施的一個長期經濟計劃。

歷史[編輯]

1960年的安保鬥爭令日本社會陷入撕裂,時任的自民黨政府岸信介內閣因此被迫全體總辭。接任的池田勇人為了分散國內緊張情緒,把國家的精力從政治鬥爭轉向推動經濟快速增長,因此提出國民所得倍增計劃。[1]

計劃自1961年起,年經濟成長達到11%,用10年的時間讓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增加到26兆日圓。計劃實施後,日本經濟取得了奇跡般的經濟成長。立案該經濟計劃的學者是下村治。然而實際的經濟成長遠超過預期。僅六年的時間,國民平均所得就達到了倍增的計劃。然而,隨着經濟高速增長,物價也出現了相應的上漲勢頭,十年後東京消費物價上漲了76%,[1]國民所得倍增效果大打折扣。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陳鴻斌. 日本是怎么搞收入倍增的. 理財周刊 (騰訊財經). 2011年5月4日 [2012年1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0月6日). 

參見[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