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先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方先之
方先之
出生1906年2月24日
 大清浙江省諸暨縣
逝世1968年6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母校協和醫學院
職業骨科學家

方先之(1906年2月24日—1968年6月29日),浙江諸暨人,中國骨科學家、醫學教育家。1933年於北平協和醫學院畢業後留校,1938年赴美國波士頓大學留學,次年獲博士學位後歸國。1940年代在天津參與創立天河醫院天津骨科醫院。1952年起任天津醫學院教授、天津市人民醫院骨科主任,直至逝世。方先之創立了病灶清除療法,以治療骨結核患者。他一開始堅持前臂雙骨折患者切開鋼板復位及內固定的方法,後來又與尚天裕等實行了手法整復夾板外固定的中西醫結合療法。另外,他還提出了骨腫瘤的「方氏分類法」。

生平[編輯]

方先之1906年2月24日生於浙江諸暨。其父方金蘭是農民,沒有文化。因其母湯氏沒有奶水,先之由長嫂餵養。方金蘭也做農肥生意,添置了一些田產,1923年去世,之後先之就由長兄方先燦撫養。先之7歲就讀於下坂村私塾,12歲入讀嘉興的東門外小學。二哥方先昌在嘉興工作,資助他在秀州中學完成了中學教育。1925年入讀滬江大學醫預科。拒絕母親安排的婚事後,1928年考入協和醫學院,畢業後留校任住院醫師、外科總住院醫師、助教、講師、副教授等職位。1938年赴波士頓大學,師從骨科專家P·史密斯,次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2]

回國後,方先之成為協和醫學院骨科副教授。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方與協和的一些同仁來到天津創辦了天和醫院。他是骨科負責人,也兼及外科。醫院的規模逐漸擴大。之後他主持開辦了天津骨科醫院,1944年8月1日在沙市道開業,最初只有10名工作人員、10張床位。1946年醫院搬至長沙路,規模有所擴大,床位增至40張。[1]

朝鮮戰爭爆發後,方先之成為第一批醫療隊的隊員,1951年回國。此時的天津市政府調整了原有的一些醫院,馬大夫醫院被改作人民醫院,方先之成為骨科主任。在他任內,骨科發展為4個病區100多張床位的規模。1963年,他作為中國醫學代表團團員赴羅馬,在國際外科年會上宣讀了《骨關節結合病灶清除療法》、《中西醫結合治療前臂骨折》兩篇論文。1964年赴開羅參加了第一屆亞非醫學會議。次年曾至河北任縣城關公社做醫療工作。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受到迫害,1968年6月29日因肝癌病逝於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3][4]

學術貢獻[編輯]

1947年,方先之提出了病灶清除療法,這是一套對於主要骨關節的手術開始、清除病灶、植骨融合的規範。病灶指的是死骨、膿腫、乾酪樣物質、肥厚滑膜、纖維化瘺管、硬化骨腔壁等等。治療方法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比如對同時患脊柱結核與脊髓壓迫的人,減壓和融合要同時進行。術後要用抗結合藥物治療,儘可能保持患部機能。該療法四肢主要關節和單純脊柱結核的治癒率超過95%;脊柱結核合併截癱者的康復率達90%。方先之1956年分析了941例病例,發表了專著《骨關節結核病灶清除療法臨床報告》和多篇論文。這種方法逐漸推廣於全國。[3]

1958年,人民醫院的尚天裕等開始探索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方先之對此一開始有所保留,他受的是西醫訓練。後來觀察了一些中醫的傳統方法,認為那些方法一方面簡便,另一方面復位效果不佳、固定不牢。他發現前臂在不旋時骨間隙最寬,骨幹距離最遠,骨間膜最緊張。骨折後骨間膜只要保持緊張,利於橈尺骨骨幹的穩定。對於前臂骨折治療,先在保持前臂中立位用分骨等手法整復,然後用分骨加壓墊墊在前臂背側兩骨間,再利用小夾板控制旋轉移位。方先之等模仿小雲手、大雲手動作設計了一套練習法,簡化了骨折康復後的處理。對於肱骨骨折、股骨幹骨折、腓骨骨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治療體系。[3]整復手術的成功率提高到了95%,1962年天津國家科委在天津召開會議,中西醫結合治骨折的成果通過了鑑定。[5]

方先之還提出了骨腫瘤的「方氏分類法」,1950年代通行於中國大陸。根據骨腫瘤的臨床、X射線和病理三種特徵,他將骨腫瘤分為兩大類:原發性骨腫瘤(骨基本組織腫瘤、骨附屬組織腫瘤);繼發性或轉移骨腫瘤。[5]

醫學教育[編輯]

方先之注重醫學基本功(書寫病歷、正規體格檢查、外科基本操作),並常在星期天進行大查房、主持病理討論。1953年,他倡導成立了天津醫學院全國骨科醫師進修班,設於人民醫院。最初幾屆學員是具有5年以上臨床經驗的醫師,方先之自編講義、親自授課。他每周進行示教手術,講解操作方法,所得記錄事後編為教材。到文革時期,進行了15期培訓,培養學員約600人。[3]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劉熒, 尚天裕. 方先之. 收錄於:盧嘉錫主編;《科學家傳記大辭典》編輯組編輯. 中國現代科學家傳記 第5集.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4.02. 頁700 - 706
  2. ^ 方先之:津門骨科事業的先行者. 收錄於:慕景強. 之江水蘊 且憑杏實訪民國. 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 2014.06. 頁123 - 125.
  3. ^ 3.0 3.1 3.2 3.3 郭世紱. 方先之. 收錄於: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編. 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 醫學編 臨床醫學卷 1.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0.03. 頁278 -287
  4. ^ 尚天裕. 方先之. 收錄於:馮傳漢編著. 中國現代骨科史料.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04.03. 頁66 -67
  5. ^ 5.0 5.1 骨科學家 方先之. 收錄於:崔月犁,韋功浩主編. 中國當代醫學家薈萃 第1卷. 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7.10. 頁142 - 147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