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查爾斯·邦蓋·福西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查爾斯 · 邦蓋 · 福塞特(1883年8月25日至1952年9月21日)是英國地理學家,他被譽為"現代英國學術地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一個區域規劃思想的早期倡導者。[1][2]

他出生在斯坦德羅普的一個農民家庭,在附近的蓋恩福德上學。 他在諾丁漢大學學習科學,在加入當時新成立的牛津大學地理學院 A · J · 赫伯特森手下工作之前,他曾短暫地擔任過一名教師。 後來,他在南安普敦大學學院和利茲大學擔任講師。 1928年,他被任命為倫敦大學學院地理學教授,直到1949年退休。[3]

他在1919年發表的散文《英格蘭的省份》引起了全國的關注,在這篇散文中,他發展了帕特里克 · 格迪斯的思想,建議在英格蘭大部分地區進行調查和發展規劃。 他將英格蘭細分為12個"省"——遠遠大於縣議會,而縣議會在當時是國家一級的下一級政府——並提議,許多區域規劃應在"省"一級進行,跨越現有的地方當局邊界。 他聲稱,"英格蘭各行政區的邊界沒有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同時承認區域邊界應該"尊重當地的愛國主義和傳統"。 在許多方面,福西特的思想預示了20世紀下半葉英格蘭應用的大部分發展規劃體系,以及對英格蘭地區政府的倡議。[2][3]

他的著作包括《前沿》、《政治地理學研究》(1918)和《大英帝國政治地理學》(1933)。

參考資料[編輯]

RH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