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鎮 (大埔縣)

座標24°05′06″N 116°38′34″E / 24.08491°N 116.64285°E / 24.08491; 116.64285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桃源鎮
坐標:24°05′06″N 116°38′34″E / 24.08491°N 116.64285°E / 24.08491; 116.64285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大埔縣
村級區劃單位數
人口
 • 總計9,795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44 14 22 113
電話區號+86 (0)753

桃源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

行政區劃[編輯]

桃源鎮下轄以下地區:[2]

桃星村、​新東村、​桃峰村、​團結村、​上墩村和坪新村。

參考資料[編輯]

大埔縣桃源鎮—陶瓷之鄉   梅州市大埔縣桃源鎮位於大埔縣最南端,東連光德鎮,北接高陂鎮,西鄰豐順縣,南界潮州市饒平縣,距離縣城57公里,面積77平方公里,下轄6個村委會、1個林場,有3811戶16089人,境內耕地面積4725畝,山地9581畝,旅居海外僑胞及港澳台同胞達5000多人,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陶瓷之鄉」的美譽,並有「小香港」的稱號。   桃源,清代以前稱「泥源」,蓋因境內瓷土豐富之故。新中國成立以後改為「桃源」,1957年建桃源鄉,1958年成立桃源公社,1983年改稱桃源區,1986年撤區改鎮至今。   桃源鎮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大革命時期李井泉、方方、古大存等革命先輩曾在這裡組織革命活動。1994年經廣東省民政廳確認為革命老區。   桃源鎮交通通訊便利快捷。全鎮實現了村村通公路,自然村有鄉道,省道「坑海線」貫穿桃源6個村連結饒平海口。全鎮全面開通程控電話,是大埔首個「電話鎮」,移動、聯通通訊信號覆蓋了全鎮,有線電視實現市縣鎮聯網、並覆蓋全鎮。   桃源鎮歷來是大埔的陶瓷主產區,有着700多年的產瓷歷史,當地80%以上的勞動力都從事瓷業生產,陶瓷是該鎮的一大經濟支柱,其生產的日用、工藝美術、仿古等各種青花、五彩釉下、柳釉瓷品種達4000多種,年出口達1億件,產品遠銷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全鎮有陶瓷專業廠42家,主要分布在背坑工業小區、東坑工業小區、對門工業小區,其中有11家陶瓷企業年產值超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從事陶瓷業人員達6000多人。農業主要以種植水稻為主。2006年全鎮社會經濟總收入達3.45億元,其中陶瓷工業收入2.9億元,國地兩稅入庫達1600萬元。   桃源鎮現有初級中學一間(田家炳第九中學),完小6間,衛生院1間,衛生所16間;在校中學生739人,小學生2375人。改革開放以來,該鎮眾多的海外僑胞和外出鄉賢熱愛家鄉,熱心公益,為家鄉的教育醫療等福利事業捐資近千萬元。圩鎮街道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新建成了1. 8公里的主街道,有店鋪350多間,居民居住環境得到了改善,新建了郵電大樓、財政所、計育站、工商所、家炳醫院、敬老院、自來水廠、有線電視站等設施,全鎮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