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伯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梁伯強
出生1899年2月1日
 大清廣東省嘉應州
逝世1968年11月28日(1968歲—11—28)(69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籍貫廣東省梅縣
母校同濟大學
慕尼黑大學
職業病理學家

梁伯強(1899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男,廣東梅縣人,中國病理學家、中國病理學奠基人之一。

生平[編輯]

其父為梁邵勤,6歲喪母。1922年畢業於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後留在醫學院任助教。因教學水平優異,他被學校推薦前去德國慕尼黑大學研習病理學,1924年獲慕尼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回國後被聘為同濟大學病理學副教授。1932年因上海戰事告急前往廣州,任中山醫學院教授、副院長、腫瘤研究所所長。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62年在莫斯科第八屆國際腫瘤大會上,首次提出了鼻咽癌的組織學分類、「腫瘤間質反應」的新概念和與當時國際主流觀點相左的肝癌發生機理:肝硬化的致病因子之一是病毒性肝炎,而不是營養缺乏。這一觀點直到1980年才被病毒學、免疫學和超微結構的大量研究所證實。

1968年11月28日因心臟病復發於廣州去世,享年69歲。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