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穿天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穿天石,是漢江石的一種,多為白色的石英石。簡單點說,也稱穿心石,就是石頭上窟眼的石頭,多產於中國大陸漢江襄陽段。

得名由來[編輯]

穿天石之所以得名,引起人們的喜歡並收集,是因為穿天石被賦予了濃厚的文化內涵。據西漢劉向列仙傳》記載,公元前977年,昭王在攻打楚國時,不幸被漢水溺死,他的二侍女夾擁着昭王一起跳江而亡。

古襄陽的善男信女們為紀念此事,每年的正月二十一日這一天傾城而出,迎着和煦的春風,雲集萬山腳下,沿着漢江邊而下尋找帶孔的小石頭,用細繩繫上,或自己佩戴,或贈送親朋好友,以避邪或傳情達意。久而久之這項活動就一步步的演變為了穿天節。

穿天石在漢江襄陽段比較多,是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的。漢江襄陽段位於漢水中段,石英方解石成分的石頭經過漢水上游1000多公里的沖刷,部分雜質被溶解或衝掉,就形成了許多帶孔的石子,也就穿天石。穿天石形成後,到下游後被細沙淹埋後,漢水下游穿天石就很少。[1][2]

注釋[編輯]

  1. ^ 過囊陽人自己的節日.穿天節. 中國文明網. [2018-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9) (中文(繁體)). 
  2. ^ 夏靜. 襄陽穿天節 延續三千年的"情人節". 光明日報. 2017-02-14 [2018-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5)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