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薛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薛迴(?—?),一作[1][2],字道弘[3][4]河東郡汾陰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人,北周、隋朝官員。

生平[編輯]

薛迴在北周曆任使持節、儀同、直後、司水大夫、驃騎開府、扶州刺史、扶州總管、涇州總管[5],獲賜姓侯莫陳氏[1][2]建德四年七月丁丑(575年8月16日),北周出兵征討北齊,隨國公楊堅和薛迴率領水軍三萬人從渭水進入黃河[6][7][8][9]。隋朝開皇初年,薛迴出任大將軍,封舞陰郡開國公,兼領漕渠監,因為年老退休,在家中去世[3][4]

家庭[編輯]

父親[編輯]

  • 薛寧,北魏尚書郎、游擊將軍,別部都將、燉煌郡太守[5]

兒子[編輯]

  • 薛貴珍,第四子,隋朝上開府、建興縣開國公[5]
  • 薛世雄,隋朝左御衛大將軍、涿郡留守、長江縣公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周書校勘記·卷六·帝紀第六·二》:廣寧侯薛回 「回」原作「迥」。諸本及冊府卷一一七「迥」都作「回」。北史周本紀下作「廣寧公侯莫陳迥」,侯莫陳當是賜姓,或涉下「侯莫陳芮」而誤。按隋書卷六五薛世雄傳云:「父回,字道弘,仕周官至涇州刺史」,當即其人,而又作「回」,但可以旁證作「回」是。今據諸本及冊府逕改。「侯」,局本及北史、通鑑卷一七二作「公」,未知孰是。
  2. ^ 2.0 2.1 《北史校勘記·卷十·周本紀下第十·一九》:廣寧公侯莫陳回 諸本「回」作「迥」。周書及冊府卷一一七作「廣寧侯薛回」。通鑑卷一七二作「廣陵公薛回」。按本書卷七六、隋書卷六五薛世雄傳云:「公回,字道弘,仕周官至涇州刺史。」當即其人。「侯莫陳」,或是賜姓,或是涉下文「侯莫陳芮」而誤。「公」、「侯」未知孰是。今但改「迥」為「回」。
  3. ^ 3.0 3.1 《隋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薛世雄,字世英,本河東汾陰人也,其先寓居關中。父回,字道弘,仕周,官至涇州刺史。開皇初,封舞陰郡公,領漕渠監,以年老致事,終於家。
  4. ^ 4.0 4.1 《北史·卷七十六·列傳第六十四》:薛世雄,字世英,本河東汾陰人也。其先寓居敦煌。父回,字道弘,仕周,位涇州刺史。開皇初,封舞陰郡公,領漕渠監。
  5. ^ 5.0 5.1 5.2 黨斌 拜根興, 《唐薛万述,薛玄育父子墓志考略——兼论薛氏家族涉及问题》, 《唐史論叢》 (第三十輯), 2020年, (第三十輯): 300–310 [2021-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2) 
  6. ^ 《周書·卷六·帝紀第六》:以柱國陳王純為前一軍總管,滎陽公司馬消難為前二軍總管,鄭國公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越王盛為後一軍總管,周昌公侯莫陳瓊為後二軍總管,趙王招為後三軍總管,齊王憲率眾二萬趣黎陽,隨國公楊堅、廣寧侯薛回舟師三萬自渭入河,柱國梁國公侯莫陳芮率眾一萬守太行道,申國公李穆帥眾三萬守河陽道,常山公於翼帥眾二萬出陳、汝。
  7. ^ 《北史·卷十·周本紀下第十》:丁丑,下詔暴齊氏過惡。以柱國、陳王純為前一軍總管,滎陽公司馬消難為前二軍總管,鄭公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越王盛為後一軍總管,周昌公侯莫陳瓊為後二軍總管,越王招為後三軍總管,齊王憲帥眾二萬趣黎陽,隨公楊堅、廣寧公侯莫陳回師三萬自渭入河,柱國、梁公侯莫陳芮帥眾一萬守太行道。申國公李穆帥眾三萬守河陽道,常山公於翼帥眾二萬出陳、汝。壬午,上親帥六軍眾六萬,直指河陰。
  8.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二》:丁丑,下詔伐齊,以柱國陳王純、滎陽公司消難、鄭公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越王盛、周昌公侯莫陳崇、趙王招為後三軍總管。齊王憲帥眾二萬趨黎陽,隨公楊堅、廣寧公薛迥將舟師三萬自渭入河,梁公侯莫陳芮帥眾二萬守太行道,申公李穆帥眾三萬守河陽道,常山公於翼帥眾二萬出陳、汝。
  9. ^ 《太平御覽·卷三百四·兵部三十五》:以柱國陳王純為前一軍總管,滎陽公司馬消難為前二軍總管,鄭國公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越王盛為後一軍總管,周昌公侯莫陳瓊為後二軍總管,趙王招為後三軍總管,齊王憲率眾二萬趣黎陽,隨國公楊堅、廣寧侯薛回舟師三萬自渭入河,柱國梁國公侯莫陳芮率眾一萬守太行道,申國公李穆眾三萬守河陽道,常山公於翼眾二萬出陳、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