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薩里翁環形山 (月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貝薩里翁環形山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貝薩里翁環形山(中)和貝薩里翁 E 環形山(上中)
緯度14.85°N
經度37.31°W
直徑9.84公里
深度1.62公里
月面座標日出時37°
命名來源貝薩里翁

貝薩里翁隕石坑(Bessarion)是位於月球正面雨海西南部的一座小撞擊坑,約形成於11億年前的哥白尼紀[1],其名稱取自文藝復興拜占廷人文主義學者,天主教會君士坦丁堡宗主教,曾致力於東正教會天主教會合一的貝薩里翁(1403年-1472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編輯]

貝薩里翁隕石坑(左),阿波羅17號拍攝。
阿波羅15號拍攝的斜視圖

該隕坑西側及西北分別毗鄰較大的馬利厄斯隕石坑阿里斯塔克斯隕石坑、東面靠近更古老的托·邁耶隕石坑,醒目的開普勒隕石坑則坐落在它的南面,貝薩里翁隕石坑以東還分布着嶙峋綿延的喀爾巴仟山脈以及托·邁耶月溪[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14°51′N 37°19′W / 14.85°N 37.31°W / 14.85; -37.31,直徑9.84公里[3],深約1623米[1]

貝薩里翁隕石坑外觀呈圓杯狀,內側壁平整傾斜,坑底面積不大,中部隆起較低,但反照率明顯高於周邊月海表面,呈現出年輕撞擊坑的典型特徵。該隕坑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370米[1],內部容積約有38.11公里3[1]。其形態特徵隸屬於"ALC 型"(以該類隕石坑的典型代表—衛星坑"阿爾巴塔尼環形山 C"所命名)。

貝薩里翁隕坑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4]以及《內側壁帶有深色輻射紋的撞擊坑列表》[5]

貝薩里翁環形山的北面是較小的衛星坑"貝薩里翁 E",也具有較高的反照率。該隕石坑有時也被稱作"維吉爾隕坑"(Virgil),但該名稱並未得到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正式認可。

衛星隕石坑[編輯]

按慣例,通過在最靠近貝薩里翁隕石坑的衛星隕坑中心點旁放置字母,以在月圖中標示它們。

LAC-39和LAC-57拼接圖.
貝薩里翁 緯度 經度 直徑
A 17.07° N 39.83° W 12.3公里
B 16.83° N 41.72° W 11.7公里
C 16.03° N 42.64° W 8.6公里
D 19.77° N 41.73° W 9.2公里
E 15.37° N 37.35° W 7.6公里
G 14.90° N 40.36° W 3.6公里
H 15.26° N 41.48° W 4.1公里
V 15.06° N 34.98° W 3.0公里
W 16.70° N 36.94° W 2.7公里

衛星坑"貝薩里翁 B"、"貝薩里翁 C"和"貝薩里翁 E"約形成於32-11億年前的愛拉托遜紀[1]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Crater Bessarion on the map LAC-57. (PDF). [2017-09-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9-28).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7-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9). 
  4. ^ List of craters with a bright system of rays of the Association of Lunar and Planetary Astronomy (ALPO) (PDF). [2017-09-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5. ^ List of craters with dark radial bands of the Association of Lunar and Planetary Astronomy(ALPO) (PDF). [2017-09-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2-03). 

另請參閱[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