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郭鳳鳴

郭鳳鳴(1893年—1929年3月14日),字岐山福建長汀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福建軍閥,1924年—1927年割據沙縣一帶,1927年—1929年割據長汀一帶。

光緒十九年(1893年),郭鳳鳴出生於福建省汀州府長汀縣城關。小時候,就讀於私塾,常與同學尋釁鬥毆。稍長,在歸化(今明溪)同鄉開的糕餅店當學徒[1]。民國七年(1918年),投奔其兄郭錦棠(時任福建陸軍第一師補充營營長),不久升任營長、團長等職。民國十三年(1924年),郭錦棠病死,郭鳳鳴繼任福建陸軍第一旅旅長,割據沙縣永安歸化3縣。

因郭鳳鳴難以服眾,其繼任旅長不久,便有部屬不辭而別。隨後,因所屬第二統領不同意郭鳳鳴提高船舶稅以解決軍餉的辦法,郭鳳鳴竟指責該統領「通匪」並當眾槍斃,又引發多起部將叛離事件,實力大為削弱。後經郭鳳鳴苦心經營,籠絡人心,才穩住轄區局面。民國十三年(1924年)10月和民國十四年(1925年)5月,郭鳳鳴與割據尤溪的軍閥盧興邦為爭奪地盤、搶奪軍火而開戰,雙方各有勝負,民眾慘遭其害。郭鳳鳴與其兄郭錦棠割據沙縣一帶時,搜刮巨額錢財,供其揮霍;在霸占來的宅基上大興土木,營建花園式小洋樓。

民國十五年(1926年)9月,何應欽國民革命軍北伐軍進入福建;同年底,郭鳳鳴通電起義,其部受編為新編第一軍第二師,郭鳳鳴任師長。民國十六年(1927年)春,郭鳳鳴部被調往泉州,結束郭氏兄弟在沙縣一帶長達5年的統治;11月底,郭鳳鳴率部2000餘人返回長汀,原長汀駐軍鄭光前部聞風而逃。民國十七年(1928年)初,郭鳳鳴被任命為福建省防軍第三混成旅旅長,軍銜為中將

郭鳳鳴返回長汀後,收編、清剿附近各縣的土匪、民團,並勸說舊屬盧新銘率數百人槍回歸,將部隊擴充為4個團及旅部直屬部隊,共5000多人,勢力範圍擴展到原汀州府8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6月,郭鳳鳴派鍾銘清團殘酷鎮壓上杭蛟洋農民運動。返回長汀期間,郭鳳鳴的生活依然奢侈腐化,常巧立捐稅名目,向民眾攤派,供其揮霍[2]

民國十八年(1929年)3月12日,紅四軍進入長汀,在四都漁溪擊潰郭鳳鳴部1個團。13日,郭鳳鳴在長嶺寨布防,並親率旅部人員督陣指揮。14日,紅四軍兵分三路,向長嶺寨發起總攻,擊潰郭鳳鳴部;郭鳳鳴腿部中彈,由兩個馬夫背至牛鬥頭,藏於廁所,被紅軍士兵發現,當場擊斃,時年36歲。隨後,郭鳳鳴的屍體被抬至長汀城示眾。其殘部由盧新銘接管,盧新銘自任旅長[3]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