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坊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香坊區
香坊火車站
坐標:45.707603,126.66309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設立1938[注釋 1];2006[注釋 2]
語源一富商大戶[注釋 3]
政府駐地三合路229號
下級行政區
24
政府
 • 區委書記趙罡
面積
 • 總計339.5 平方公里(131.1 平方英里)
人口(2020)
 • 總計112.02萬人
 • 密度2,670人/平方公里(6,900人/平方英里)
語言
 • 母語方言哈爾濱話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多個
  • 150030
  • 150036
  • 150038
  • 150039
  • 150040
  • 150046
  • 150049
  • 150069[2]
電話區號0451
行政區劃代碼230110
國內生產毛額¥649.2億[3]
網站中國·哈爾濱·香坊

ㄈㄤˊ[4]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香坊一名始於1938年7月1日,正式成立了香坊區公所。建成區面積95.35平方公里。[5]2006年8月15日,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的香坊區與動力區合併,組成新的香坊區。[6]區人民政府駐三合路229號。

歷史[編輯]

在漢魏隋唐時,香坊區屬少數民族游牧區,無行政建置。金朝時,歸上京會寧府會寧縣管轄。元朝香坊區是聯繫東北地區的交通要道,有3條驛道,12處驛站,歸開元路萬戶府管轄。明朝設有衛管理行政,香坊區隸屬阿失衛清朝時期,阿勒楚喀副都統協領衙門管轄香坊地區。嘉慶19年(1814年),現在的香坊城區已有田家燒鍋、廂房(香坊)、駱斗屯等村落。之後賓州府成立,現幸福鄉、成高子鎮劃歸賓州府的賓明、賓臻和賓休區管轄。

1909年,設置阿城縣,現在的新香坊地區以北、興隆溝以東及整個成高子鎮、向陽鄉等村屯歸其管理,田家燒鍋以南歸雙城府管轄。中東鐵路局辟西香坊一帶為自治地,被稱為舊哈爾濱。宣統三年(1911年),雙城府將東北一隅61個村屯劃歸賓州廳,田家燒鍋也隨之劃歸賓州廳。1913年,賓州廳分防同知撤消,改為濱江縣。香坊區以現紅旗大街(舊稱一面街)為界,東部是田家燒鍋、上號,歸濱江縣鄉一區管轄;西部為中東鐵路局第四警察署管理。

國民政府時期[編輯]

1923年,國民政府成立東省特別行政長官公署,由警察署管理地方行政。在現香坊大街公安局舊址設立東省特別區第一區第四警察署。其管轄範圍除現香坊區(包括前動力區)外,還包括平房和馬家溝地區。1924年,國民政府實施保甲制度,當時香坊設有22保522甲。

滿洲國時期[編輯]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淪陷,1932年,滿洲國建立,並控制了東北三省。

1933年6月21日,滿洲國當局將哈爾濱"四市"(濱江、東省、哈爾濱、松浦市)合一,成立哈爾濱特別市。為便於統治將哈爾濱劃為4個辦事處。香坊區屬於第二辦事處。第二辦事處(包括前動力區和平房區)所轄面積320平方公里,占整個城市的三分之一,管轄73個村屯。興隆溝、灰菜溝、張家油坊、曹家窩堡、汲家店、劉春溝、三門楊家、長發屯、瓦盆窯、大嘎哈、莫力街、靠河寨、懷家窩堡。萬家窩堡、胡蘆頭溝、萬德號、信義村等20多個村屯從阿城劃歸香坊。香坊區的範圍達到成高子和平水庫(友誼水庫)、張家灣、興隆溝以及萬家窩堡以東地區。[7] 1938年7月1日,滿洲國當局(哈爾濱市公署)公布了市區條例,廢除了「保甲制度」,實行區制。哈爾濱被劃分為10個區,區下設分區,分區下設牌,各區設事務所。根據《條例》規定,現在的香坊地區由第二辦事處改稱香坊區。下設平房、朝陽、大嘎哈、柳樹林4個農村分區,在城區設升永街、六順街、油坊街、通天街4個分區。[8]

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後[編輯]

1946年5月3日,哈爾濱人民政府成立。7月,市委派政委莊啟東(區委書記)和隊長曾楊清(區長)到香坊開展「剿匪」,進行土改,建立政權以支援解放戰爭。莊啟東、曾楊清帶隊到柳樹林分區試點,然後組建了大嘎哈、平房、柳樹林、朝陽4個分區,1948年開始試建行政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編輯]

1953年,哈爾濱改為中央直轄市(由東北人民政府代管)。11月23日,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決定調整區劃,將城市區與農村區分開,設7個城市區和5個郊區。市委決定從香坊劃出7個行政村、27個自然村組成平房區。[10]

人民公社時期[編輯]

1958年8月20日,香坊區開始試辦「城市人民公社」。9月27日,成立了香坊和機電兩個城市人民公社。香坊區在1959年1月1日被撤銷,將黎明鄉、朝陽鄉和哈平、通鄉、和平、前進、安樂街5個街道辦事處及駐區單位56個、6萬人移交機電公社管轄。2個公社分家後,新香坊、孫家2個鄉和安埠、通天、油坊、中山、六順、香坊大街6個街道辦事處歸香坊公社管轄,公社轄60個自然屯,88個駐區單位,12萬人口。 1959年5月3日,為了體現「人民公社」的「政社、政企合一」,公社決定,撤消街道辦事處建置,建立膠合板、橡膠、建成、螺釘、軋鋼、電碳、木材、六順、啤酒、軸承、和平11個管理區。管理區領導街道委員會和駐區單位,以國營工廠為核心,組織和領導工廠企業、街道生產和群眾生活。由於發現了許多問題如黨政不分、政企職責不清,1960年8月5日公社黨委27次常委(擴大)會議決定撤消管理區,建立中山、軸承、香濱、軋鋼、通天、木材、電碳7個城市分社,1961年9月,將木材、電碳分社合併成立鐵東分社。[11]

文化大革命時期[編輯]

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後,「造反派」奪權,組織混亂。1967年3月24日,香坊區「革命委員會」成立。1969年,經市革委批准,將6個城市分社劃為3個人民公社,其中香濱、軋鋼分社合併為紅岩人民公社;通天、鐵東分社合併為文革人民公社。1971年,成立新立公社。1972年1月2日,恢復原建置。

1978年12月28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區委調整了城市和農村管理體制。1979年10月3日,和平公社2000戶城鎮居民1.2萬人組成12個居民委員會,成立成高子街道辦事處;幸福公社3000戶城鎮居民1.4萬人組成14個居民委員會,成立新香坊街道辦事處

近期[編輯]

1979年11月28日,6個城市公社改為街道辦事處建制:中山公社改為六順街道辦事處;紅岩公社改為安埠街道辦事處;文革公社改為通天街道辦事處;新化公社改為鐵東辦事處;新立公社改為紅旗大街街道辦事處。1980年1月11日,哈爾濱市革命委員會改為哈爾濱市人民政府,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動力太平平房7個區。[10]

1983年3月7日,香坊區取消農村公社和大、小隊,建立和平、幸福、向陽3個鄉政府、3個鄉經濟管理委員會,管轄43個行政村民委員會、197個村民小組。1985年3月7日,撤消和平鄉和成高子街道辦事處,成立成高子鎮。1986年4月29日,哈政發[1986]6號文件將向陽鄉所轄的黃河、曲坊、魏家油坊、弓箭鋪、紅光、紅鮮6個村歸成高子鎮管轄。[12]

2006年8月15日,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的香坊區與動力區合併,組成新的香坊區。[6]

人口[編輯]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香坊區常住人口為1120185人。[13]

行政區劃[編輯]

香坊區下轄20個街道辦事處、4個[14]

香坊大街街道、​安埠街道、​通天街道、​新香坊街道、​鐵東街道、​新成街道、​紅旗街道、​六順街道、​建築街道、​哈平路街道、​安樂街道、​健康路街道、​大慶路街道、​進鄉街道、​通鄉街道、​和平路街道、​民生路街道、​文政街道、​王兆街道、​黎明街道、​成高子鎮、​幸福鎮、​朝陽鎮、​向陽鎮、​香坊實驗農場和香坊區農墾。

科技教育[編輯]

教育[編輯]

小學[編輯]

中學[編輯]

黑龍江省重點高中[編輯]

大學[編輯]

科技[編輯]

香坊區內有哈電集團、軸承集團、哈量等大型企業。轄區內有東北農大、703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經濟[編輯]

工業的主要門類有汽配、食品加工、玻璃等,農業主產蔬菜。

農、林、牧、漁業[編輯]

香坊區總播種面積2985公頃(29.85平方千米),總產量120467噸。其中秋菜[注釋 4]占主要,播種面積1813公頃(18.13平方千米),收穫80893噸。[1]

風景古蹟[編輯]

  • 黑龍江省森林植物園:森林植物園始建於1958年。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1992年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哈爾濱國家森林公園。植物園位於哈爾濱市香坊區哈平路,占地面積136公頃。
  • 哈利路亞教堂:哈利路亞教堂位於香坊區油坊街,占地達5000平方米。
  • 哈爾濱烈士陵園:哈爾濱烈士陵園是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位於哈爾濱市動力區體育街1號。
  • 尚志公園:尚志公園,原稱香坊公園,為了紀念趙尚志同志,更名為尚志公園。公園有供群眾瞻仰的趙尚志塑像。
  • 遁園:又稱馬家花園

古蹟[編輯]

  • 廟台子古遺址:1958年5月中旬,在成高子車站東約1公里廟台子溝北坡台地上,發現金代遺址1處,該遺址距阿什河約1公里,面積長約500米、東西寬約50米。
  • 新香坊金代墓群:1982年7月31日,在新香坊的鐵路危險品倉庫施工中發現"石棺"墓群,隨後進行了搶救性的發掘。勘探結果表明為金代古墓群。
  • 莫力街古城遺址: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建國號為。安出虎水(今阿什河)是完顏部的發祥地,1124年於阿什河村寨建造上京城會寧。香坊區境內莫力街古城遺址便是當時建設的宮殿城堡之一,曾發掘出很多金代文物。1990年4月12日,香坊區政府地方志辦公室的人員去莫力街踏查時,在城垣北側10餘米處農田地里發現一枚宋代銅錢"政和通寶"(1111年)。

交通[編輯]

鐵路[編輯]

香坊站,位於哈爾濱市香坊區,是濱綏鐵路沿線車站。隸屬哈爾濱鐵路局,是客運、貨運兼備的一等站。2010年旅客發送量達38萬人。[1]

地理環境[編輯]

香坊區位於哈爾濱市東南部,面積344.5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區面積95.35平方公里,轄20街道辦事處、4鎮。香坊區處於寒溫帶,屬於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其特點為四季分明。香坊區年平均降水量530毫米,年平均氣溫3.5攝氏度。

注釋[編輯]

  1. ^ 1938年滿洲國當局在哈爾濱市實行區制,設香坊區。
  2. ^ 2006年8月15日,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的香坊區與動力區合併,組成新的香坊區。
  3. ^ 1805年(嘉慶十年),河北樂亭縣人李××來香坊種地為生,因其有做線香的手藝,人們為了慶祝豐收和祭祖敬神的需要,推其出來製作線香。12年之後,隨着人口的增多,香坊屯逐漸擴大,線香生意日益興隆,於是李家樹起了門樓,門樓上刻有"香坊"2字牌匾。
  4. ^ 秋季收穫的大白菜等菜蔬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魏亞倫,朱慶河. 哈尔滨统计年鉴2011.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1 [2012-11-10]. ISBN 978-7-5037-6314-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邮政编码. [2012年11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2月18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 哈尔滨市香坊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區政府 統計局. [2012年11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8月24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 哈爾濱市人民政府 (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地名录. 內部資料. 1985: 265. 
  5. ^ 香坊区情. 香坊區政府. [2016年7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8月16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 6.0 6.1 哈尔滨香坊、动力两区合并成新的香坊区. 哈爾濱日報. 2006年10月24日 [2012年11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9月7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 ^ 哈爾濱市香坊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香坊区志. 1995. ISBN 9787805578491. 
  8. ^ “田家烧锅”开启香坊区. 哈爾濱新聞網. 2011年12月5日 [2012年11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5月5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9. ^ 1938—1945年城市分区情况表. [失效連結]
  10. ^ 10.0 10.1 哈尔滨60年行政区划变迁 (新聞稿). 東北網. 2006年4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月6日). 
  11. ^ 哈尔滨市新香坊区成立 干部人事调配工作启动. 黑龍江日報. 2006年10月25日 [2012年11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0月7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2. ^ 哈政發[1986]6號文件
  13. ^ 中國: 黑龙江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4. ^ 2023年香坊区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15. ^ 哈市香坊区小学电话地址. [2012年11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1月1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6. ^ “香坊区 中学”的谷歌地图结果. [2012年11月10日]. 
  17. ^ 哈尔滨市2012年省重点高中第一批次统招录取分段. 哈爾濱市教育信息中心. [2012年11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8月18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