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錫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馮錫仁(1845年—1911年)字伯育,號莘垞湖南沅陵一都(今柳林汊鄉)人。清末官員。[1]

生平[編輯]

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馮錫仁入縣學。後入嶽麓書院。光緒二年(1876年)中舉人,光緒六年(1880年),登進士,同年五月,著分部學習[2]。後授兵部給事中,加三品官銜。[1]

光緒十三年(1887年),馮錫仁回沅陵縣為母親治喪。在該縣,他發現里正包征錢糧,向農戶增派附加和雜費,從中漁利。馮錫仁乃訪辰州府知府沅陵縣知縣,並約集士紳共同商議,廢除里正包征制度,制定了錢糧徵收新章程,由縣衙在各地布點設櫃,由農戶自行赴櫃繳納錢糧,取消額外附加和雜費。光緒二十年(1894年),馮錫仁回沅陵縣巡視,發現民眾因去年旱災而歉收,饑民很多,知府、知縣則未賑濟。馮錫仁發現知府貪髒枉法,乃上奏將其罷免,並由撫衙賑濟災民。[1]

甲午戰爭清軍戰敗,新總督劉坤一薦馮錫仁掌管前敵軍總營務處。不久,馮錫仁辭職返回家鄉。[1]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湖南巡撫龐鴻書奏准,由馮錫仁總理湖南礦務三路公司,併兼辦西路礦務。宣統元年(1909年),馮錫仁當選湖南諮議局議員,旋出任副議長,次年,當選為資政院議員。[1]

晚年,馮錫仁創辦湖南西路師範學堂,並任監督。宣統三年(1911年),馮錫仁逝世,享年66歲。[1]

著作[編輯]

  • 《聽彝堂續稿》六卷
  • 《聽彝堂電稿》二卷
  • 《聽彝堂折稿》七卷
  • 《絮庵雜著》二卷[1]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知名人士,沅陵縣政府門戶網站,2010-5-9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11-14.
  2.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十三):光緒六年。庚辰。五月。……潘作霖、馮錫仁、彭履德、李德炳、王詠霓、紀夔、謝樹熿、郭翊、張叔煐、張嘉澍、宗室溥㟋、林承澤、戴輔衟、張正堉、謝啟華、汪文炳、朱炳熊、塗國盛、葛詠裳、陳其寬、文煥、李作楨、錢錫晉、陳宗媯、熊爾梅、崔汝立、裔步鸞、張焯奎、金文同、姚延祺、曾炳麟、鹿學良、黃英采、徐鑒銘、夏庚復、熊潤南、宋淑信、蔡揆忠、董翊清、宋秉謙、廖驤、夏震川、陳慶桂、宋蔭培、唐驊路、杜炳珩、李沛深、吳國霖、李光宇、陳文銳、謝文翹、孫橘堂、張士彬、楊濱、馮桂芳、陳秉崧、仇汝顯、王邦鼎、傅嘉年、王者馨、俞廷熙、喬保安、聶濟時、洪勛、葉題雁、俞炳輝、任塍、朱方輝、王熙鋆、廖國琛、萬立鈞、賀頎、何汝翰、鄭貞本、黃軒齡、王毓芝、沈曾植、范廣衡、查毓琛、範金鏞、齊普松武、程維孝、鄭杲、程祿、俱著分部學習。